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生活百科>白灵菇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白灵菇的功效有哪些

白灵菇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白灵菇的功效有哪些

2023-07-20 18:30:16 编辑:join 浏览量:588

白灵菇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白灵菇的功效有哪些

白灵菇又名翅鲍菇、百灵芝菇、克什米尔神菇、阿魏蘑、阿威侧耳、阿魏菇、雪山灵芝、鲍鱼菇。

白灵菇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和侧耳,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白灵菇营养丰富,据科学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占平菇的20%,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白灵菇还具有一定的医药价值,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和防治妇科阴道肿瘤等功效。

白灵菇的药用价值很高,它含有真菌多糖和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及多种矿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生长条件

营养要求

白灵菇栽培产品

白灵菇栽培产品 白灵菇对营养的要求并不苛刻,所有阔叶树的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均可栽培,氮肥主要是麦麸、新鲜的玉米粉。白灵菇生产阶段碳氮比25∶1至40∶1;生殖阶段的碳氮比70∶1至200∶1。矿质元素可加石灰、石膏及磷肥。

蓟县地区一般在5至6月份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份制作栽培种,8月份制作出菇菌棒,11月份到次年4月份出菇。一般生物效率为40%至60%。第二潮菇很少,菇形也差。但菌棒覆土栽培生物效率为80%至90%,菇长得虽大,但品质差。

温度要求

白灵菇属低温型的菇类,菌丝生长温度为5℃至32℃。最适应温度22℃至25℃,5℃以下生长缓慢,在35℃至37℃时菌丝停止生长。

其菌丝体后熟则需要30至45天达到生理性成熟,一般控制在零下3℃至15℃之间,最适宜温度为7℃至12℃子实体方能分化,出菇生长温度在3℃至22℃,最适宜温度在13℃至18℃。从制出菇菌棒到采收为110至130天左右。从菇蕾到采收为8至15天左右,蓟县出菇时间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

水分要求

培养料料水比为1∶1至1∶1.3,培养料的水分为65%,白灵菇菇体生长发育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至90%,相对湿度过高会出现黄菇。在低温6℃至7℃,空气湿度过小时常发生菌盖龟裂。白灵菇含水量小,采摘后在15℃以下可保持14天左右。

光的要求

白灵菇的菇蕾

白灵菇的菇蕾白灵菇在发菌阶段暗培养完全可以正常生长。但菇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很难分化,强光下不易形成子实体,一般光线为800至1500拉克斯,光照时间每天为12至14小时。不同品种对光线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

有的需要强光,有的需要弱光,但生产实践表明:在光线过弱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菇体畸形,菌柄细长,菌盖过小。在寒冷的冬季即使强光直射对白灵菇的外观形状、菇体色泽和品质也影响不大。

氧气的要求

白灵菇是一种好气型菌类,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均需新鲜空气,常通风换气是非常必要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4%以上,白灵菇原基很难出现,发育受阻,易产生畸形菇。

从栽培经验看,白灵菇子实体生长阶段对氧气的需求量超过一般菇类。栽培环境通风不良使子实体菇柄增长,影响品质。但无论哪个生产阶段其通风换气必须是温和的,主要是温度和风速和谐一致。

一、材料:主料有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等。

辅料有麸皮、玉米粉、黄豆粉、石膏粉、酵母粉、糖、碳酸钙等。

二、栽培方式:袋栽、覆土墙栽或瓶栽等。

三、栽培季节:白灵菇子实体形成的温度为10℃-22℃。

四、原料配方:

1.棉籽壳99%、石灰1%。

2.杂木屑50%、棉籽壳28%、麸皮20%、碳酸钙1%、过磷酸钙1%。

3.棉籽壳78%、麸皮20%、石膏1%、糖1%。

4.玉米芯60%、棉籽壳20%、麸皮肤皮18%、石训1%、糖1%。

五、菌袋制作:白灵菇可以用生料进行栽培,也可采用熟料栽培。

1.采用宽17cm-20cm,长35cm-40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

2.将原料按一定配方加入混拌均匀,加水比例通常为1∶1.3。

3.培养料混拌均匀后,尽快装袋,每袋装干料约重0.3-0.5千克。

4.装袋后及时装锅灭菌,高压126℃温度下维持70-90分钟,常压100℃温度下维持12-16小时。

5.灭菌后将菌袋冷却至室温。

在接种箱或接种室按常规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瓶栽培种接种20袋。

6.接种后移入培养室培育菌丝。

要求室温22℃-26℃,通风避光、35-40天菌丝可

白灵菇

白灵菇以满袋。

影响白灵菇商品价值

是出菇率低、出菇慢。

一般有多年经验的技术较好的栽培户,较大规模栽培出菇率可达90%左右,经验不足的栽培户出菇率则在70%~80%,甚至更低。而且出菇缓慢,从接种日起,菌龄超过130天。

出菇快慢不一,如同一接种期的整批菌袋中,先后出菇时间可以相差1个多月。

不出菇,接种后数月,菌袋不现菇蕾,

出现高脚菇、畸形菇。常见的畸形菇有"拳头状"、"花瓶状"、"牛舌状"、"麻脸状"、"蝴蝶状"等。

白灵菇不能正常出菇的原因

接种时间延误,菌丝发育缓慢,生理不能成熟,无法转入生殖生长。

到了菌袋生理成熟时,气温升高,温度已不适应,造成整批菌袋不出菇。

培养料配方不科学,会使白灵菇发菌不正常,如果养分积蓄不能满足营养生长时,就难出菇。

发菌期翻堆不及时,使菌丝严重缺氧,导致袋温、室温骤增,造成底层菌袋"烧菌",严重影响出菇。

翻堆次数太少,各层菌袋受光触氧不匀,会造成出菇不一致。

后熟培养不当。菌丝长满袋后应进行后熟,若此时就开口喷水,会使出菇延迟:有的后熟期室内湿度太低,后熟时间延长,导致出菇期推迟:也有的因室内光照直射菌袋,造成菌袋内水分蒸发,菌丝体增厚,养分消耗,影响后熟。

低温刺激不到位。菌袋生理成熟后,还需要0~13℃的低温和变温刺激,逼原基形成,分化菇蕾。有的菌袋成熟后,没及时进棚。留在室内恒温培养,延误了出菇期;也有的在菌袋进棚码垛后,自然气温已达到0℃,虽能满足低温刺激,但为了创造温差条件,有的采取无限时蒸气加温,使垛内菌温聚集不散而烧菌,结果成批不长菇。

标签:白灵菇,功效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life/16935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