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庖丁解牛
有一天,一个叫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梁惠王站在一旁观看。只见丁宰牛的动作,优美得如同舞蹈;进刀时发出的响声,都合乎乐曲的节拍。梁惠王不禁喝起彩来,说:“呀!技术怎么能达到这种地步!”
丁放下刀说:“我追求的远不止是技术,而是道。我刚开始学杀牛的时候看到的都是整头牛。三年以后,就未曾看见囫囵的整牛了。现在我看牛,是用心去感觉,而不是用眼去观看。杀牛的时候是心神在指挥我的手脚,而不是我有意识地去做什么。我顺着牛筋骨的自然结构,依照纹理,顺应经络,向有空隙的地方用刀,进刀的时候毫无障碍。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去割筋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去劈骨头。而我呢,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刀口还是像刚磨出来的一样。因为牛节骨是有间隙的,刀却是几乎没有厚度的;把几乎没有厚度的刀切入有空隙的骨节,这不是游刃有余吗?尽管如此,遇到那些筋骨盘结的地方,我还是得小心谨慎,慢慢用刀。宰到最后的时候,我的刀微微一动,整头牛就豁然解体,如同泥土溃散落地,可牛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杀完牛之后,我再擦拭好刀把它收藏起来。”梁惠王说:“很好啊,丁师傅,我从您这一番话中,悟到了养生的道理呢!”
后来,“庖丁解牛”逐渐演化为成语,被用来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二、庖丁解牛的启示:
1、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庖丁解牛的技艺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他在进刀时几乎没有阻碍,进刀的声音合乎乐曲的节拍,真正做到了游刃有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庖丁认识和掌握了牛的内部结构规律,并遵循这个客观规律。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因此,我们在实践中需要做到有心人,用心摸索,不断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2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普通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好厨师一年换一把刀,而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仍同新的一样。同样做事,追求不一样,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必须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要想从众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就要严格地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追求卓越的品质。
3、保持平和心态。 对于一个厨师来说,解牛之事是极为普通寻常且枯燥乏味的,但庖丁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被世事纷扰迷乱双眼;他能够去除浮躁,沉下心来,痴迷于自己的工作。他知道只要干好自己的事,就能从自己平常的工作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功,获得人们的认可。他告诉我们,即使再平凡的人,从事再平凡的事,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同样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世界上的事情纷繁复杂,常常由于处理不当而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烦恼。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摆脱烦恼,轻松处理好一切事物呢?“庖丁解牛”给了我们答案:牛是复杂的,但是只要掌握了牛的肌理,就可以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解牛了;世上的事情也是如此,不管它多么复杂,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充分认识和掌握事情的内在规律,处理起来自然游刃有余。
庖丁顺利解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人生状态,也是一种充满自信的境界。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一样,既不磨损刀子的锋芒,又能把牛顺利解开,就能在处理问题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也就摆脱了处事困难的烦恼,能够愉快地面对人生了。所以,无论是处事还是做人,我们都需要掌握规律,运用规律。
读罢《庖丁解牛》,最佩服的是庖丁的敬业精神,作为职场中人,就需要这种精益求精、勇于上进的精神。做事时不仅要会,还要懂。唯如此,才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标签: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