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生活百科>系统脱敏疗法的操作过程 系统脱敏疗法的变式

系统脱敏疗法的操作过程 系统脱敏疗法的变式

2023-07-13 04:01:39 编辑:join 浏览量:583

系统脱敏疗法的操作过程 系统脱敏疗法的变式

放松训练。

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反复训练,直至来访者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随意放松的娴熟程度。

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1)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

(2)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采用五等和百分制来划分主观焦虑程度,每一等级刺激因素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应小到足以被全身松弛所抵消的程度。

系统脱敏

(1)进入放松状态:首先应选择一处安静适宜、光线柔和、气温适度的环境,然后让患者坐在舒适的座椅上,让其随着音乐的起伏开始进行肌肉放松训练。

训练依次从手臂、头面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以及下肢部训练,过程中要求患者学会体验肌肉紧张与肌肉松弛的区别,经过这样反复长期的训练,使得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灵巧使用,任意放松程度。

(2)想象脱敏训练:首先应当让患者想象着某一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

若患者能清晰的想象并感到紧张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之后反复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患者不再对想象感到焦虑或恐惧,那么该等级的脱敏就完成了。

以此类推做下一个等级的脱敏训练。

一次想象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训练中某一等级出现强烈的情绪,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到可适应时再往高等级进行。

当通过全部等级时,可从模拟情境向现实情境转换,并继续进行脱敏训练。

(3)实地适应训练。这是治疗的关键步骤,也是从最低级到最高级,逐级训练,以达到心理适应。一般均重复多次,直到情绪反应完全消除,方进入下一等级。

每周治疗1至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比如对一个过份害怕猫的人,在治疗中,便先让她看猫的照片,谈猫的事情;等到看惯了,不害怕了,再让她接触形象逼真的玩具猫,再让她靠近笼子里的猫,接着慢慢伸手去摸,最后去抱猫,逐渐除去怕猫的情感反应。

快速脱敏法

此法也称真实生活脱敏法。主要特点是用造成恐惧反应的实际刺激物代替对它的想象;治疗者陪伴着病人通过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直到抵达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紧张为止。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

接触脱敏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特殊物体恐怖症,例如对蛇和蜘蛛的恐怖症。接触脱敏法也采用按焦虑层次进行的真实生活暴露方法,与其它脱敏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两项技术—示范和接触。

让病人首先观看治疗者或其他人处理引起病人恐惧的情境或东西,而后让病人一步一步地照着做。

如果病人害怕的是一种东西,如蛇,那就让病人观看过治疗者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的示范后,先从事一些与接近、触摸蛇有关的一些活动,而后逐渐接近蛇、触摸它,直到敢于拿起它而无紧张感为止。

自动化脱敏法

根据同病人的一系列交谈的结果,治疗者将所识别出的病人的焦虑情境(如喧闹嘈杂的声音、拥挤的人群或爬行中的蛇)录音、录像,而后利用这些制备好了的录音、录像对病人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

①病人可以在家里独立使用,而不必花费治疗者太多的时间;

②病人可以依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脱敏的速度和进度,这有助于减少脱敏治疗中的一些不良反应;

③录言和录像中可加入治疗者的指导和有关的治愈范例,从而也可起到指导与示范作用。

情绪意向脱敏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诱发患者的兴奋的欢快情绪,用这种积极情绪来对抗由恐怖刺激物引起的焦虑反应。

由兴奋情绪一步步抵制和驱散恐惧和焦虑心态。

如因失去父母之爱而焦虑的儿童,因夫妻间缺少温存和关怀引起的焦虑症都可使用这个方法。

系统脱敏,是指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消除焦虑、恐怖状态及其他不适反应的一种行为疗法,发明初期也称为“交互抑制疗法”或“对抗性条件反射”.

最早这种疗法是根据条件反射学说中关于刺激的泛化、增强与消退等机制建立的。这种疗法认为恐惧及其由恐惧产生的焦虑反应其核心都是由于早期的某种刺激造成的习惯反应。

也就是说,这种恐惧本身是一种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的形成可能要追溯到个体成长早期的比如某次意外、某种经历之类,但当时的刺激在个体潜意识中留下了印象,并形成了条件反射,一旦类似的场景再现,个体就不由自主的作出不适当的焦虑及恐惧反应。

系统脱敏法中应用的“刺激的泛化”,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分散注意力。

也就是说,每当出现恐惧、焦虑反应时,比如恐高者来到天台,在第一时间引导其将注意力转移,比如引导其去观察天空、远景之类,通过转移注意力使其紧张的情绪放松,也就达到了消除恐惧感的目的。

有一点我们大家其实都明白,就是意识本身在恐惧反应中的核心地位。恐惧本身有别于威胁,威胁一般是来自于外物的,现实性的,而恐惧则是一种感觉,来自于对于某种威胁可能带来的危险及危害的印象。

这种印象可以是主观直接获得的,也可以是通过学习间接得到的。

也就是说,很多恐惧,特别是恐惧感,其实并非是真实存在的,而很可能是来源于传说,关于这点最典型的就是怕鬼,其实没有任何人见过鬼,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恐惧感依然一代代的流传下来。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现实中恐惧感的典型产生过程,比如恐高症,作为一种很普遍的恐惧反应,很多人一旦站到高处,向下一看,就不自觉的头晕目眩、两腿发软,有一种要往下掉的感觉。

恐高其实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其本质是因为从高处掉下来会摔死或摔伤。

我们也知道每个人的神经反应形式都有差别,有的人傻大胆,从高楼阳台上翻窗户都敢;有的人自我保护意思强一些,危险的地方不去;

个别的人则会将危险的感觉不断放大,形成一种挥之不去的梦魇,以至于一接近可能的危险场所,比如楼顶,就会本能的产生逃避心理,后期对于坐观光电梯、坐飞机都产生难以抑制的恐惧。

从内因上讲,是个体不断的进行负性思维:登高--坠落--受伤或死亡。长期的负性思维则在潜意识里形成了条件反射。 典型的系统脱敏法从两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其核心包括打破负性思维习惯和认知否定。

在电影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搞笑片段,例如一个喝醉的人可以在高台上跳舞,或者跟猛兽嬉戏,但一旦酒醒马上会吓得站不起来了。因而如前面所描述的,分散、转换注意力是第一步的方法,随着注意力的转移,也能使焦虑水平下降并受到控制,从而很好的缓解不适,经过练习则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逐步改正自己以前形成的某种恐惧习惯。

另一种脱敏法相对来说“暴力”一些,比如对付恐高,患者内心的想法不是登高=坠落=摔死吗?之所以越来越恐惧就是来自于对恐惧的想象--同样的还比如对于考试的恐惧,主要都是在考前,无数次的想象自己在考场上的惨状。

好,我们实际来一次,搞一次高空坠落!没有实践过的事情比较容易被想象放大--因为没有关于“接下来”的实际印象,也就没有底线。

而我们实际来一次的目的,就是要用事实来为想象设置一个底线。比如过去采用过的极端的办法包括将恐高者绑在高处,给其足够的时间来“习惯”,将害怕游泳的人栓根绳子扔进水中,过一会才拖上来。

现在出于人道主义一般不会这么极端了,一般会采取相对平和的手段,例如乘坐观光电梯、摩天轮等,有条件的可以尝试蹦极或者类似的有保护的从高处落下,经过这样的实践,为过去的想象作出“下文”,划下底线,都能对恐惧症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

第一步:肌肉松弛训练。

在系统脱敏疗法中,肌肉能否放松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患者要先收紧身体各部分的肌肉,然后逐渐放松,直到全身完全放松为止。

因此在进行治疗之前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基本的指导及训练,让患者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

第二步:划分焦虑等级。

根据病人产生焦虑程度的不同,心理医生帮助病人按轻重顺序排列,并让患者做出自评及焦虑标准测验等。

第三步:按排列出的焦虑等级进行脱敏训练。医生向病人描述最低能引起焦虑的情景,并要求病人想象自己是处于这种情景中,同时进行训练。也就是说让病人在这一等级的焦虑刺激下反复训练,至病人能在这种焦虑情景中保持松弛为止。待其不再出现焦虑,或焦虑程度大大降低时,再进行下一个更高等级的焦虑训练。

如果在某一等级的焦虑情景中无论如何也不能松弛下来,则可以再退回原来的低一等级重新进行训练。当病人训练到想象最可怕的情景也能保持放松时,系统脱敏治疗即为成功。

行为治疗系统脱敏法每3~4天进行一个等级的训练,每次治疗约30~40分钟。

但由于个体差异及人为的原因有时脱敏疗法也可能失败。

原因如下:

(1)放松训练不成功,病人不能松弛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

(2)焦虑情景的等级划分不当,等级之间差别太大。

( 3)医生对病人治疗前的训练及提供想象的线索不对。

一般情况下,只要注意以上三方面情况,脱敏疗法治疗的有效率将提高很多。

标签:系统脱敏,疗法,变式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life/15501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