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生活百科>“光纤之父”、诺奖得主、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逝世,享年84岁

“光纤之父”、诺奖得主、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逝世,享年84岁

2023-07-08 23:16:20 编辑:join 浏览量:635

“光纤之父”、诺奖得主、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逝世,享年84岁

香港01新闻9月23日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逝世,享年84岁。高锟一生最大成就,莫过于发明光纤通讯,亦因如此,他有“光纤之父”之称,享誉全球。高锟一生都离不开科学,曾为入读心仪的电机工程系,刻意到英国留学。

高锟在六十年代已提出光纤理论,但初时不获认同,更被批评“痴人说梦”。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更持续不懈研究,终获得世人拜服的成就。

高锟于2003年确诊脑退化症后,行动和认知能力受到很大影响。2009年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他来说,可算是“迟来的奖项”。

高锟于1948年移居香港;1954年赴英国攻读电机工程,并于1957年及1965年获伦敦大学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筹办电子学系,并担任系主任;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被《亚洲新闻周刊》选为“二十世纪亚洲风云人物”;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0年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章。

60年代提光纤理论 起初不获认同

高锟1933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祖父高吹万是晚清诗人和革命家,父亲高君湘是律师,另有一名弟弟高鋙。高锟于1948年举家移居台湾,至1949年迁往香港。

在香港,高锟就读圣若瑟书院,中学毕业后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他想读电机工程系,港大当时未开设此科,于是远赴英国,进入英国伦敦的伍利奇理工学院(现格林威治大学)。在英国留学时,高锟于舞会中认识后来的妻子黄美芸,两人于1959年结婚,婚后有一子一女。

1966年,高锟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任职期间,开始研究利用玻璃纤维传送讯号,发表过一篇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提出利用石英基玻璃纤维,可进行长距离及高讯息量的讯息传送。

高锟的理论初时未获认同,更有媒体嘲笑他“痴人说梦”。但他未有放弃,继续研究及改良技术,至1981年第一代光纤系统面世,他亦因此获得“光纤之父”美誉。在1987年,高锟回港出任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期间创立讯息工程学系,直至1996年退休。

2009年成就终获确认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退休后,高锟生活较为低调。2003年,高锟由于打麻将时反应迟缓,在朋友建议之下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老年痴呆(脑退化症),其后生活都大受影响,表达能力亦下降,需要妻子在旁照顾。

由于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理论获确认需要较长时间,即使有杰出成就,往往也要在数十年后才能得奖,高锟也不例外。2009年,高锟首次提出光纤通讯后四十多年,终获得迟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赞扬他“在纤维中传送光以达成光学通讯的开拓成就(for groundbreaking achievements concer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light in fiber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2010年,高锟先后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以及英女王寿辰“爵士勋衔”及香港“大紫荆勋章”。他和妻子亦在2010年9月成立高锟慈善基金,晚年主要于香港和美国加州山景城两地居住。

(来源:环球网)

附香港中文大学悼念全文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第三任校长、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及荣誉博士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教授大紫荆勋贤于2018年9月23日离世,享年八十四岁。中大对高教授离世深感哀痛,并向高教授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中大校长段崇智教授表示:「高教授是出类拔萃的学者,也是高等教育界高瞻远瞩的领袖,他作为中大第三任校长,在任内积极推动中大整体发展,建立稳固基础,为有才之士开拓发展空间,成就超卓。高教授于科研方面亦力求创新,矢志追求卓越,其于光纤方面的研究,促成互联网发展,为人类通讯史写下全新一页。高教授的离世对中大、香港及全球学术界均是重大损失。大学同人将铭记高教授对中大及全球的重大贡献,我谨代表中大教职员、同学及校友向高教授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高锟教授1933年于上海出生,曾负笈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学,先后获理学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他曾于英国和美国著名的电讯工程机构工作。1966年,他首度提出光导纤维在通讯上应用的基本原理,并开发了实现光通讯所需的辅助系统,促成互联网的出现。高教授于1970年出任中大新成立的电子学系 (现称电子工程学系) 教授兼系主任,并为中大首位电子学讲座教授;1985年获颁授荣誉理学博士衔,1987年至1996年出任中大校长。高教授荣休后,一直担任中大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

高教授出任中大校长九年间,独具远见,积极筹建工程学院,凝聚五个学系的力量,集中在信息科技和电子工程的教育和研究,为学院多年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高教授成立了教育学院及多间研究所,开设多个新的本科及研究院课程,成功带领中大扩充成为一所世界级研究型综合大学。本科生人数由1987年的7,000多名增至1996年近13,000人。他亦于任内成立第四所成员书院 - 逸夫书院。

高锟教授首创将光纤应用于通讯的研究,通讯方式因光纤有了翻天覆地的改革,促进全球信息流通,造福全球社群。今天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大大促进全球信息交流。因为光纤通讯这个划时代贡献,高教授于2009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也为他赢得「光纤之父」的美誉。此外,他在1996年获英国皇家工程学会颁授菲腊王子奖,以及于2010年获封为爵士。他在1997年亦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及在201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

历年来高教授获得之奖誉多如恒河沙数,包括美国富兰克林研究所史特活.柏兰亭奖章、瑞典艾力松基金会 L · M ·艾力松国际奖、美京美亚协会成就奖、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亚历山大?格林姆?贝尔奖章、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法拉第奖章、日本创价大学荣誉博士、世界工程组织协会杰出工程成就金章、日本国际赏、英国皇家工程学院菲利普亲王奖章、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电信工程学荣誉博士、美国国家工程学会查尔斯.史塔克.德瑞普奖、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国际演讲奖章、香港星岛集团2002年杰出领袖奖 – 创意/科技组别、千禧杰出工程师奖、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帕多瓦市章、意大利铸币局章及香港工程师学会荣誉大奖等。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亦以「高锟星」命名小行星。

中大与高锟教授的渊源长达近半世纪,自高教授于1970年成立中大电子学系以来,中大一直致力研发崭新光纤通讯技术,打造中大成为光纤通讯研发的领先学府。他出任校长期间,研究勃旺,各科研究所先后成立,领导中大稳步发展,建树良多;其科研成就改变了人类通讯的模式,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紧密,为社会带来显著的改变,其伟大贡献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颂。至今哲人虽萎,其贡献永留青史。

标签:香港中文大学,享年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life/14898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