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组较常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也称Mos-chowitz病。
患病年龄多在10到40岁,女性占60%,起病急骤,病情严重,2/3的病例在三个月内死亡少数,少数病例缓解,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妊娠、免疫风湿性疾病、器官移植、肿瘤、药物和遗传因素等有关。TTP发病与降解VWF的特异性金属蛋白酶-ADAMTS13活性降低,不能降解超大vWF多聚体(ULvWF)致使血小板粘附聚集成栓。ADAMTS-13活性减低机制有:
一、基因突变;
二、自身抗ADATS-13抗体;
三、病理状态下释放的细胞炎症因子IL-6、IL-8、TNFa等可增加内皮细胞释放ULVWF量及抑制酶的活性、降解ULvWF不力发生TTP。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少数较慢而反复发作;
2.40%到73%的患者有五联征:发热、出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50%有黄疸)、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意识紊乱、头痛、失语、惊厥、视觉障碍、谵妄、偏瘫以及局灶性感觉或运动障碍等,以发作性多变性为特点)和肾损害(90%以上患者有血尿、蛋白尿等,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
3.74%~100%的患者有三联征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波动性神经精神症状。
4.偶有心肌微血栓形成,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还有胰腺小动脉和胃肠壁血管栓塞。
5.25%~50%的患者有轻度,肝脾大。
6.分型:急性型、慢性复发型、家族型、血浆耐受型。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表现为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白细胞总数升高,血小板减少,有溶血性贫血的骨髓象改变,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凝血四项多正常。
有ADAMTS13基因变异。
TTP的治疗 消除病因和诱因,血浆置换为首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免疫抑制治疗。
标签:血栓性,紫癜,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