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召开前,5月10日,“悬崖村”村民走下“天梯”,搬入了新家。“悬崖村”曾经的出行难题,是“蜀道难”的一个缩影。
当“悬崖村”成为历史,现在的蜀道还难不难?四川如何应对天险带来的交通运输难题?围绕这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罗佳明接受了“政事儿”专访。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罗佳明
"溜索改桥"是四川交通演变的缩影 政事儿 :四川有一个举国闻名的村落--"悬崖村",就在两会召开前,"悬崖村"31户村民搬入了新家。四川这样的村落是不是还有?比如全国最后一个开通公路的建制村阿布洛哈村? 罗佳明 :阿布洛哈村的出行问题,基本已经解决了。去年底,我们打通了阿布洛哈村的对外通道,今年开通了农村客运。原来村民出村要步行3个多小时,现在用不了半个小时。 政事儿 :这之前,阿布洛哈村为什么一直没有通公路? 罗佳明 :阿布洛哈在彝语中的意思是“高山中的深谷”、“人迹罕至的地方”,整个村子坐落在距离布拖县城60公里的金沙江畔西溪河峡谷中,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平均海拔1000米。由于地形极其复杂,机械设备根本运不过去,我们租用了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吊运大型机械设备,从两端分头推进,终于在去年底打通了到村口的硬化路。这段路3.8km,每公里造价超过1千万元。 通村公路正式打通的那天,去年12月31日,一个画面令我们百感交集。一个76岁的村民,由于身体原因,从1966年开始半个多世纪,没有走出阿布洛哈一步。看到路通了,老人家热泪盈眶,说“过几天,我也要去布拖、西昌城看看。”
政事儿 :据了解,“溜索”曾经一度是四川一些村子的主要出行方式。 罗佳明 :四川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这是由于四川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所决定的。四川地处西南腹地,地形以高山峡谷为主,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断裂带多,地震烈度高,生态脆弱,气候多变,交通建设条件十分困难。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横跨大河峡谷的“溜索”,就是古代四川的首创,也是“蜀道难”的无奈之举。 一直到2015年,全省还有仍在使用的“溜索”98座。不过,2018年9月1日,随着凉山州金阳县对坪镇溜索改桥建成通车,四川全面结束“溜索时代”。全省499个村、近三万户、十几万群众上百年来溜索出行的历史彻底改变。而“溜索改桥”,就是四川交通演变的一个缩影。
引入社会资本破解天险难题 政事儿 :“想致富先修路”,交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环节,四川的地理条件是不是给交通扶贫带来了不少难题? 罗佳明 :是啊。大家都说“蜀道难”,其实“蜀道难”难的不仅仅是出川交通,还有川内交通。川藏公路修筑过程中,2000多名解放军战士和民工付出了宝贵生命,其中仅雀儿山一个山头就牺牲了300多人。1964年开建的成昆铁路,也是付出了1公里牺牲1个人的巨大代价。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向盆周山区延伸,工程建设难度不断增大,以桥隧比为例,1995年通车的成渝高速公路,桥隧比为5%;2008年通车的西攀高速公路,桥隧比为35%;2012年通车的雅西高速公路,桥隧比为55%;2018年通车的雅康高速公路,桥隧比为82%;正在建设的沿江高速公路,桥隧比已突破90%。 政事儿 :也就是说,桥梁和隧道占总里程的比例越来越大,工程难度越来越高? 罗佳明 :确实如此。我们遇到的挑战,一个比一个艰巨。比如被称为“川藏第一险”的雀儿山,以前过往司机有“冬过雀儿山,如闯鬼门关”的说法,形容老盘山公路的艰险。国道317线为了翻越这座山,让过往司机不用再走老盘山公路,就在海拔4370米的高山上,打了一个7079米长的隧道,这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特长公路隧道,建成后,车辆通过雀儿山区的通行时间由2小时缩短为10分钟。 还有去年1月1日全线通车的雅康高速公路,项目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快速攀升区域,建设面临“五个极其”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地形条件极其复杂,为典型的V字型深大峡谷;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需要穿越高烈度地震区域的多条区域大断裂带;气候条件极其恶劣,途经不同的气候垂直分布带;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紧邻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保护区,途经省级珍稀鱼类保护区;工程建设极其困难,全线桥隧比高达82%,隧道群长达50公里,是当时国内在建高速公路桥隧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
政事儿 :四川如何应对这些天险带来的难题? 罗佳明 :“蜀道难”是九千万四川人民的切肤之痛,冲破盆地封闭,打破交通瓶颈是千百年来的愿望。近年来,四川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坚持“适度超前”规划,以高速公路为例,2019年,我们新修订形成了《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9-2035年)》,规划路线加规划研究路线达到了1.8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近10年来,我们每年投资目标都确定在1000亿元以上。 不过,仅靠政府自身力量难以实现交通的快速发展。所以我们提出,必须破除盆地意识和地方保护意识,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全面放开勘察设计、投资建设、客货运输等各类交通运输市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以高速公路为例,2004年开始探索“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逐渐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统筹、市场运作”的工作体制。2015年开始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截至目前,全省采用BOT、PPP模式实施的高速公路项目共62个,占建设总规模的55%,引进国有及民营企业42家,在国内高速公路领域招商里程最长、引入社会资本最多。 "我们的目标是'蜀道畅'"
政事儿 :您如何评价四川目前的交通运输状况?蜀道还难不难? 罗佳明 :蜀道还难不难,这个问题用我们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新建村村民的感受,更有说服力。2012年以前,四川全省有16457个建制村不通硬化路,其中就包括新建村。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后,我们提出“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2019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这个目标,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出行难题。路通了,新建村村民周兴林说:“以前公路不通,喂'猪儿子'都不能喂大了,以前200斤就背不下去,运不出去,卖不了钱,现在300、400斤都运得出去了”。 另外,“十八大”以来,四川全省建成高速公路3189公里,覆盖43个贫困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7520公里,居全国第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9.2万公里,居全国第一;基本实现了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农村客运班线发展到7393条,营运车辆达到2.4万辆,年平均日发班次居全国第一。这几个数据,也能回答蜀道还难不难这个问题。 目前,四川交通已经从“蜀道难”,迈入“蜀道通”,而我们的目标是“蜀道畅”。
政事儿 :您带了两个小客车模型上会,这是农村客运班车的模型吗? 罗佳明 :是的。“金通工程”是乡镇及建制村通客车的升级版,我们的计划是统一乡村客车的LOGO标识、车辆外观、站牌以及从业人员标识,分类建立班线为主、公交为补充、预约响应兜底的乡村客运基本服务体系,并开行赶场车、学生车、就医出行车、乡村定制客运和返乡返岗、务农支农专车等。 “金通工程”被列为2020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30件民生实事之一,现在已经在54个县试点,效果不错。比如位于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的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永跃村,以前村民出行主要依靠两轮摩托车、三轮车、“面包车”等等,不安全、不方便、成本高。今年4月,开通运行了学生班和赶场班4台乡村客运车辆,解决了56名学生上下学和全村1000余村民的出行问题,村民们很开心,说“出门就坐客车,和城头边没得啥子区别”。 "力争在一些领域后发制人、弯道超车" 政事儿 :您刚才说,四川的下一个目标是“蜀道畅”,“蜀道畅”的标准是什么? 罗佳明 :我们正在抓紧起草《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5年,交通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覆盖广泛、高效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和长江上游(四川)航运中心。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项目,就是无人驾驶智能交通,我们借助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东风,力争在一些领域后发制人、弯道超车。比如智慧高速建设,启动了“探索面向车路协同的智慧高速公路体系”试点,正在建设符合L4级别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试验场地,在成都绕城高速和成宜高速公路局部路段,开展不低于L2级别的智能网联应用。 政事儿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四川交通带来的影响大吗? 罗佳明 :影响肯定有,今年前四个月,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同比下降9.2%。不过,危机中找机遇,3月单月投资已与去年基本持平,4月单月投资同比增长34.5%。 四川已经连续九年投资规模超千亿,所以今年也要确保完成投资1400亿元、力争完成1700亿元以上,实现连续第10年投资超千亿。
标签:罗佳明,蜀道难,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