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诊断脑瘫的条件:1引起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简称脑瘫)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的;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
3症状在婴儿期出现;4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
脑瘫临床分表现、分类、伴随症状、功能障碍临床表现:1运动功能障碍2肌张力异常3反射异常4姿势异常对脑瘫的分类,众多学者基本达成共识。基本是按肢体障碍的情况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性质进行归类。
但在具体分类时,又有不同意见。
有些学者主张按前者划分。
1、如胡莹媛将其分为为单肢瘫、偏瘫、三肢瘫、四肢瘫、截瘫、双瘫和重复偏瘫7类。有人按后者划分: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及其他5类。
2、而美国学者按前者分类;
分为四肢瘫、双瘫、-三肢瘫、偏瘫、单瘫5类,按后者分类分为痉挛型(包括肌肉强直和痉挛,占50%——75%),手足徐动型(不随意运动为主要指征,占10%——20%)共济失调型(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征,占5%——10%),混合型(各类型症状混同存在,占10%)4类。
3、2004(昆明)年全国小儿脑瘫专题研讨会分类为:临床分型:
(1)痉挛型(spastic):以锥体系受损为主;
(2)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不随意运动增多,表现为手足徐动(athetoid)舞蹈样动作(cboreic),肌张力不全(dystonic),震颤(trmor),
(3)共济失调性(ataxic),以小脑受损为主;
(4)肌张力低下型(hypotonic);往往是其他类型的过渡性;
(5)混合型(mixed)按瘫痪的部位(指痉挛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单瘫,单个肢体受累;2、双瘫: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3、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
4、偏瘫,半侧肢体受累;
5、四肢瘫:四肢受累,上、下肢程度相似。
(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2005年4月43卷4期,2004年10月昆明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谈坤通过)
4、2006年(长沙)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会议讨论通过临床分型:
1、痉挛型(spastic):以锥体系受损为主;
2、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不随意运动增多,表现为手足徐动(athetoid)舞蹈样动作(cboreic),肌张力失调(dystonic),震颤(trmor)等;
3、强直型(rigid)以椎体外系受损为主,呈齿轮、铅管样持续性肌张力增高。
4、共济失调性(ataxic),以小脑受损为主;
5、肌张力低下型(hypotonic);往往是其他类型的过渡性;
6、混合型(mixedtpyes)同一个患儿表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症状。按瘫痪的部位(指痉挛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单瘫,单个肢体受累;
2、双瘫: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
3、三肢瘫:三个肢体受累;
4、偏瘫,半侧肢体受累;
5、四肢瘫:四肢受累,上、下肢程度相似。(发表在—中华物理与康复杂志2007年5月29卷5期)
标签:脑瘫,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