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蛲虫一般什么时候出来? 要怎么捉

蛲虫一般什么时候出来? 要怎么捉

2025-01-15 13:32:14 编辑:join 浏览量:527

蛲虫一般什么时候出来? 要怎么捉

患儿入睡后1~3小时检视肛门,如有虫体爬出,可用镊子挟住入有酒精的小瓶中保存。因为蛲虫不一定每晚都爬出排卵,需要连续观察3~5天。

蛲虫(拉丁学名:Enterobius vermicularis),学名蠕形住肠线虫,是蛔目尖尾科住肠线虫属下的动物,又叫蛲虫、屁股虫、线虫,分布于世界各地。

蛲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回盲部,以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多见。当人睡眠后,肛门括约肌松弛时,部分雌虫爬出肛门,在附近皮肤产卵。产卵后,雌虫多因干枯死亡,少数雌虫可由肛门蠕动移行返回肠腔。若进入阴道、子宫、输卵管、尿道或腹腔、盆腔等部位,可导致异位寄生。

致病

一、造成肠粘膜损伤

蛲虫寄生于肠道可造成肠粘膜损伤。轻度感染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可引起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

二、出血与发炎

雌虫偶尔穿入肠壁深层寄生,造成出血、溃疡,甚至小脓肿,易误诊为肠壁脓肿。雌虫在肛管、肛周、会阴处移行、产卵,刺激局部皮肤,引起肛门瘙痒,皮肤搔破可继发炎症。

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间磨牙、消瘦。婴幼儿患者常表现为夜间反复哭吵,睡不安宁。长期反复感染,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三、蛲虫性腹膜炎和肉芽肿

蛲虫虽不是组织内寄生虫,但有异位寄生现象,除侵入肠壁组织外,也可侵入生殖器官,引起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若虫体进入腹腔,可导致蛲虫性腹膜炎和肉芽肿,常被误诊为肿瘤和结核病等。

四、蛲虫性阑尾炎

蛲虫性阑尾炎成虫寄生在回盲部,成虫容易钻入阑尾引起炎症。根据1352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住院手术的阑尾切除标本病理检查,蛲虫引起的阑尾炎占3.7%,也有报告高达9.2%。阑尾内寄生的虫数为1至数条,曾有报告虫体多达191条者。蛲虫性阑尾炎的特点为疼痛部位不确定,多呈慢性过程。

五、蛲虫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雌虫经女性阴道、子宫颈逆行进入子宫、输卵管和盆腔,可引起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或输卵管炎。曾有蛲虫卵侵入子宫内膜导致不孕症的报告。国内曾对431名女童采用透明胶纸法于晨起粘拭肛门周围和尿道口,结果蛲虫卵阳性率分别为52.5%和35.3%。

蛲虫刺激尿道可致遗尿症,侵入尿道、膀胱可引起尿路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虫体偶尔也可侵入男性的尿道、前列腺甚至肾脏。此外,还有蛲虫感染引起哮喘和肺部损伤等异位损害的报告。

扩展资料

蛲虫病是以引起肛门、会阴部瘙痒为特点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世界各地流行极广,全世界感染人口300~500百万,我国南方、北方普遍流行,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尤其集体机构儿童感染率高。国内调查资料表明儿童感染率达40%~70%。

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往往多数成员同时患病。因此蛲虫病是值得重视的疾病。

预防的原则是:治疗与预防同时进行,个人防治与集体防治同时进行。

1.要大力宣传蛲虫病的危害,感染的方式,预防和治疗的意义等。

2.使家长、老师、保育员有充分认识,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洗手,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等。勤换洗内裤、被褥。集体儿童单位要严重分铺,床位间有一定的距离。

3.衣服、玩具、食器定期消毒。可用0.5%磺溶液处理5分钟,或0.05%碘溶液处理1小时,虫卵可全部杀死。这种低浓度的碘对人体皮肤没有刺激性,是有效而又简便的消毒剂。

4.对蛲虫病的预防强调应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这样才可有效地防止再感染,达到消灭蛲虫病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蛲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蛲虫病

标签:蛲虫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36297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