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泰戈尔1913获得诺贝尔奖的是哪个文章

泰戈尔1913获得诺贝尔奖的是哪个文章

2024-07-10 09:18:05 编辑:join 浏览量:590

泰戈尔1913获得诺贝尔奖的是哪个文章

泰戈尔1913获得诺贝尔奖的是哪个文章

泰戈尔在1913年因《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奖.下面是《吉檀迦利》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吉檀迦利-饥饿的石头》是他在英国出版的诗集,国内一般翻译为《吉檀迦利》.

泰戈尔的获奖理由是: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吉檀迦利》是"亚洲第一诗人"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 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

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风格清新自然,带着泥土的芬芳。

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

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不少人以为“吉檀迦利”是奉献之意,其实是献诗之意)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

第1—7首为序曲,说明作歌缘由,表现神与人的亲密关系。表现诗人对人神结合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第8—35首为第一乐章,主题是对神的思念与渴慕。第36—56首为第二乐章,主题是与神的会见。第57—85首为第三乐章,主题是欢乐颂,歌颂神给世界带来的欢乐和光明。第86—100首是第四乐章,主题是死亡颂。诗人渴望通过死亡获得永生,真正达到人与神合一的境界。最后3首是尾声,概括诗集的内容和意义。

作为泛神论代表作的《吉檀迦利》,描写了诗人对神的赞颂,对神到来的渴望,与神失之交臂的失望,以及与神合一的狂欢,寄予了诗人对无限世界的向往和沉思。从诗行间,令人感受到诗人生命激情,若无形的力量,引导着读者走向诗人构筑的.激情与爱的世界里。印度本是一个崇尚宗教的国度,千百年来人们孜致以求努力在宗教的神秘世界之中寻找人生启迪和慰藉。泰戈尔将现代西方人文主义、科学思想与印度传统宗教相融合,潜心汲取印度各种教义中的积极因意,用西方现代文明与印度古典哲学精神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的“诗人的宗教”,这种生命哲学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在《吉檀迦利》中。

泰戈尔泛神论的前提是人性的觉醒和生命的觉悟。《吉檀迦利》努力提升人的地位,人的自信、和人的尊严,与神的融合使得人的生命和使命变得无比的珍贵。泰戈尔的这一艺术表达是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的东方实践。泰戈尔作为思想深邃的哲人,深沉思考的结果是,人的自信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体现使得有理由不再仰视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神,而是可以拉近与神的距离,将神融入人的生命、生活等一切有形与无形的活动之中。由于人神的融合,传统的人的生命与生活变得充满幸福与快乐,并感到自身的崇高与卓越。

例如,为全集定下情感基调的第一首对于“永恒”这一凝重的主题,泰戈尔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比喻,表现出对神的认知。“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在你双手的不朽的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

在这里,泰戈尔倾注了真挚与虐诚的情感,发出对于神所赐予的一切的认同、期盼、感激与欢乐。“我”,作为芸芸众生的人,在神的赐予中永生,且人的欢乐,等同于神的欢乐,这样一来,神不再是高高在上而遥不可及的幻象,而是实实在在于人同在。伴随人的一切行为的“同伴”。因此说来,人的一切欢乐与悲伤,幸福与痛苦,坚强与懦弱,均有着神的伴随与支持。这一观念,使得人的生涯具备了某种形式的神圣体验,其一切的悲苦欢乐,均荡漾在神光的照耀之下,不孤独,不忧伤,而是为了完成人生的过程。这一理念,可视为泰戈尔对神性的基本认识。

人的个体的渺小与孤立,由于有了神的同在而具备巨大的力量,在微若纤芥的躯体中,散发出无穷的能量。人生的超越,以及在此超越之间所进发出的犹如天藏的“永新的音乐”,是为神力与人力的共同创造,既使得人的情感得到抒发,亦使神的优容得以目睹,信念之下的人们,生活的一切将变得目的明确而坚定。

泰戈尔在心中,由于有了神的注视、关爱与安抚,人生的一切苦难与忧部,制约人的一切外在的物质羁绊,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困惑,均消逝得无影无踪。人们的生活,生存于世界的一切遭际,均变得是那祥的有意义,人的身心,由于神的誉顾,变得无上的快乐,此快乐伴随人的一生,旧的躯体虽然不可避免消逝,随着新的躯体诞生,其快乐的存在无有休止的延续直至永恒。在这里,泰戈尔人生永恒的追求,是伴随着“泛神沦”得以实现,抑或说,“泛神论”的理念,使得人的永恒成为现实。

泰戈尔受到印度传统宗教和西方人性论、人道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东西方文明和文化的交触互动,诞生了《吉檀迦利》,它表现出的“泛神沦”与博爱思想是共生的,泰戈尔本心的蕴意依然在于人类本身。对神的赞美,其中隐含着对生命、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存在的赞美,其伟大与崇高依然在于对生的喜锐与对消逝的敬仰。这种善良、美好的信怀,是对作为人类自身的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泰戈尔所具备的深邃的思想和温婉的情感,缘于他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与终极关环,对人民、国家、世界苦难的悲悯和救赎,对作为“人”这样一个个体所具有的卑贱与高贵、懦弱与强大、凶残与善良、丑恶与美好、短暂与永恒的鉴别和指引。[

标签:泰戈尔,诺贝尔奖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32189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