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什么是黄谣?

什么是黄谣?

2024-01-31 05:08:57 编辑:join 浏览量:543

什么是黄谣?

今天看到一个让人气愤的新闻,过年了,一名女生从上海回乡村老家过年,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自己晒太阳、吃水果的生活视频,但没想到的是,在这个视频的评论区,竟莫名其妙的出现了很多难听的话,说这名女生在外面从事不正当职业,说什么“KTV、会所提前放假了”,甚至还有网友在评论区谩骂女生的家人。仅凭好事者的几句没有任何根据的话,就对一个女性以性工作者的身份污名化,随之而来是更加不堪入目的言论,这些无中生有的言论,无疑会对受害者带来极大的精神伤害。有网友评价说,毁掉一个女性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方式是造黄谣。那么,造黄谣是否违法?当有人被编造黄谣,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所谓的 “造黄谣”,一般是指造谣者通过个人想象,胡编乱编有关受害者“性”方面的内容,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虚假信息散布,比如明示或暗示受害者在从事不正当职业、私生活混乱或编斗陪亩造受害者的性癖好等。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造黄谣是通过诽谤的方式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如果造谣者在造黄谣的过程中公开了受害人的个人信息,比如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姓名、联系方式等,就侵犯了受害人的隐私权。另外,如果造谣者未经同意盗用受害人照片,还将构成侵犯受害人肖像权。除了民事责任,造黄谣者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构成刑事犯罪。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者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行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我国《刑法》也明确规定了,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当遭遇黄谣,该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面对黄谣,逃避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尽快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一定要记住保存证据,及时的对谣言内容、造谣者的昵称/ID、视频播放量、转发量、点赞量、自己社会评价降低、工作受影响等等进行截图或录屏,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用公证软件或者到公证处对这些证据进行公证。其次,当发现自己被造了黄谣,我们可以要求平台删除、屏蔽相关内容,如果平台没有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谣言扩撒的,也应该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另外,当发现自己被造黄谣以后,要尽快报警,由公安机关介入,及时惩治造谣者。最后,提醒大家,在面对网络黄谣时,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要成为别有用心者伤害他人的工具,也不要做造成“雪崩”的那一片“雪花”。散布谣言可能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承担刑事责任。首先侵害了他人名誉权,应该停止侵害,消除影响,严重的承担法律责任;该行为违法治安管理会受到行政处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构成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依乱姿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空森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标签:黄谣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28302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