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什么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什么

2024-01-28 10:08:33 编辑:join 浏览量:586

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出自毛泽东的诗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诗句直译是: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诗句引申意是:表达的自然界四季变化,运行不息,使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永不休止,这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而不断的革命和改革,正是人类社会的正常规律。

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什么

【出处】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原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差燃正间正道是沧桑。

【译文】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关键词注解】

钟山:即紫金山,南京市东。

苍黄:比喻大变化。

虎踞龙盘:《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慨而慷:即慷慨。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追穷寇::指国民党残余的军事力量。《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李贺的诗句,见《采桑子·重阳》注释。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巨大变化。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

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创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首联写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这两句是倒装,是”百万雄师过大江”才促成了“钟山风雨起苍黄”。它们是全诗的总起,形象地描绘了解放军强渡长江攻占南京的雄伟场面,既写出解放军渡江进军的神速,又写出渡江进军的勇猛气势。正当敌人还梦想卷土重来的时候,解放军已浩浩荡荡渡过了长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敌人巢穴。在解放军压境的隆隆炮火声中,南京反动政府犹如黄叶惊飞鸟兽走散。全虚悔诗开头异峰突起,气魄不凡,有如泰山压顶,雷霆万钧。语言简洁有力、形象鲜明。“苍黄”两字生动地表现了革命的暴风雨迅猛异常,“雄师”两字生动地刻画出强大的解放军威武雄壮锐不可当的英姿。“过大江”三字生动地描述了解放军强渡长江那种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和浩浩荡荡的生动场面。

颔联讴歌南京的解放。这里的“今胜昔”三字,凝结着爱与恨的深邃感情,想着过去百孔千疮的“帝王州”,人们对反动统治极端的仇恨;南京在军事上自古就是形势险要,今天已经掌握在人民解放军的手里,更加显得雄伟壮丽;在政治上,过去这里是反动统治者统治根深蒂固的地方,今天它成为人民的英雄城市,换了人间,出现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真正显示出其雄姿秀色,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雄伟,英姿勃发。南京的解放,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渴望胜利的全国军民都在为这旋转乾坤的巨大变化和空前伟大的历史事件而慷慨激昂、鼓舞振奋。“天翻地覆”这成语既写出变化的巨大,又显出事件意义的伟大。“慨而慷”一方面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壮志和英勇,一方面表达举旧欢腾闻风而段迅起的豪情。这些语言刚健有力,豪情奔放。

上面四句是历史纪实,着重叙述,写得有声有色,气势雄壮,凝聚着赞美歌颂的深情。

颈联指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两句是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战略思想的集中表现,是全诗的灵魂。毛泽东一反《孙子》中所提“穷寇勿追”的旧说,进一步吹响"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号角,一个“宜”字,显得洞察古今,果敢英武、坚决。用“剩勇”而不用”余勇”,不仅造语新鲜,更表明中国解放军尚有足够的力量去追歼“穷寇”。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艺术化表述。接着又从反面总结了历史上悲剧人物项羽的惨痛教训,给读者以明鉴:“不可沽名学霸王”。一个“不"字,显得烛照幽深,清配理智、彻底。这一联从历史到现实,一反一正,饱含哲理,巧用典故,生动形象,告诫及时,教诲深远。

尾联揭示不断革命、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毛泽东借用它写在这首诗里赋予了新的意义:自然界四季变化,运行不息,使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永不休止,这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而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的革命和改革,正是人类社会的正常规律。这里清楚指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即国民党的覆灭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仅这佯,而且也指明了前面所提出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论点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革命人民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正是行天下之“正道”,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后面这四句是议论说理,但不是概念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语言来表达。

这首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在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一是叙事与议论、诗情与哲理的完美结合,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与诗人的多方智慧相结合的艺术结晶;二是典故运用生动贴切、深刻到位,是历史典故和现实斗争结合得恰到好处。全诗运用了七个典故,这首诗也是毛泽东诗词中运用典故最为绵密的诗作之一。 

近代文学家郭沫若《“百万雄师过大江”——读毛主席新发表的诗词之一》:这一首诗是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万古不磨的丰碑。 

现代小说家刘白羽《创造新世界的颂歌——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七律,是毛主席一组战争题材诗词中最后一篇,也是寓意十分深远、气象十分宏伟、格调十分崇高的珍贵的诗篇。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标签: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28177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