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古人常说的中举指的是

古人常说的中举指的是

2023-11-18 05:58:23 编辑:join 浏览量:536

古人常说的中举指的是乡试。

意思是科举时代称乡试考中为中举。代地方科举物销考试中试者之称。原意为举到之人,为应举者的通称。唐代以各地乡贡中试者,需入京应试,故有此称。

进士是通过了最后一级也就是终极考试的人员,会依据考试名次,分为三类人才,前三名就是我们熟知的状元、探花以及榜眼。

古人常说的中举指的是

在当时可以被封为尚书这样正二品乃至一品的高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厅级的干部了,对某银蚂山个领域进行管理。这样的声誉比现在的高考状元高出很多等级,毕竟当时的科举是全国统一的试卷,现在的高考会分地方出试卷。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

古人常说的中举指的是

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

科举制度形成于隋唐,比以前的用人制度是一大进步,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即省试),中试者称为举人;再把全国的举人集中到京城里举行“会锋中试”,中试者在宫殿举行“殿试”。

标签:中举,常说,古人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25126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