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青盲

青盲

2023-08-10 03:18:32 编辑:join 浏览量:585

青盲

青盲

青盲

(1)视觉完全丧失,光感丧失。

(2)强光照射或手指突然到达眼前时眼睑闭合反射丧失。

(3)对光反射与辐辏反射存在。

(4)视网膜结构正常,眼底无视神经萎缩。

(5)可伴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失认、记忆和定向力障碍等症状。

(6)脑电图睁闭眼反应消失,视动性眼震无反应。

(7)闪光ERG(视网膜电流图)正常,但视觉皮质诱发电位VEP检查异常。

①肝肾亏损。

头晕耳鸣,腰脊酸楚,两目干涩,畏光少泪,视物昏糊,脉沉细,苔薄舌质红,治宜补益肝肾,方用明目地黄丸加减。

②气血两亏。

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白,眼底视神经乳头色淡,脉细弱,苔薄舌质淡,治宜益气养血,用十全大补丸加减。

③脾肾阳虚。纳少便溏,头晕肢冷,眼底见有黄斑区光泽紊乱,或有渗出,脉沉细,苔薄舌质淡嫩,用右归丸加减。

④肝郁气滞证。证见胸闷胁痛,情志抑郁,苔薄黄舌质偏红,脉弦数,眼底可见视神经色淡,边界模糊,或在黄斑区有光泽紊乱,脉络有弯曲者,宜疏肝解郁,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⑤气血瘀滞。

证见眼内作痛,或有头痛,痛有定处,脉涩,苔薄舌边有紫点,眼底可见网膜血管弩张或变细,视神经乳头边缘模糊或苍白,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针灸治疗本病,在古籍文献中一般归属于青盲证治之中。

现代的早期报道,见于70年代。近年来临床文章较多,且效果甚好,故特附于此,供读者参考。

体针(之一)

(一)取穴主穴:内睛明。配穴:分3组。

1、足光明、风池、头临泣、瞳子篌、三阴交;

2、合谷、太冲、承泣、攒竹、肝俞;

3、球后、太阳,视区(头皮针穴)。

(二)治法每次主穴必取,配穴选1组,酌取2~3穴,3组穴交替轮用。

内睛明针法:令患儿睁开眼睛,术者持1寸30号毫针,左手固定眼球,于目眦红肉迅速垂直刺入0.5~1.0寸深;或翻开眼睑,针从目内眦红肉上垂直刺入同样深度,不作提插。其余体穴,邻近取穴,捻转加小提插1分钟,不留针;远道穴位,视小儿合作情况留针20~30分钟,施平补平泻手法。

视区,双侧进针,至所需深度后,快速捻针 (频率180~240次/分)1分钟,留针15分钟,间隔5分钟用同样手法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体针(之二)

(一)取穴主穴:睛明、球后、风池。

配穴:光明、太冲、四白。

脑炎所致者加百会、水沟、大椎;脑血管病所致者加曲池、合谷、阳陵、环跳;脑外伤所致者加膈俞、血海;一氧化碳中毒加足三里、太渊、百会;尿毒症者加太溪、肾俞、关元。

(二)治法患者取侧卧位,或侧俯坐位。睛明、球后用32~34号针直刺入1~1.2寸,针感应传至眼后方;风池穴向同侧外眼角针刺,使针感放射至前额。

余穴用30号针刺入,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针后可在上述穴位按摩,每次10~2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隔间3~5天。

综合法(一)取穴主穴:分3组。

1、耳穴:心、肾、神门、皮质下、肝、眼、缘中、枕、太阳、额、交感;

2、头穴:视区;

3、太阳、光明、风池、足三里。配穴:中枢性面瘫加水沟、迎香、,颊车、地仓;偏瘫加肩篌、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三阴交、太冲。

(二)治法三组主穴同时取用,其中耳穴每次取一侧耳穴,体穴取2穴(一头部穴、一下肢穴),均交替取用。

耳穴,用0.5寸之毫针快速刺入,头穴以1.5寸毫针刺入,均留针2小时;体针快速针刺,得气后不留针。

配穴据症酌取,亦强刺激不留针。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相关文章

青盲诊断依据

标签:青盲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21186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