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所属军队展开了一项代号名为“诚实的许诺行动”(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北部,不仅杀害了8名士兵,并且还绑走了2名士兵。此项行动引起以色列的不满,随后即展开一项代号名为“正义报酬行动”(Operation Just Reward)(稍后此行动被改名为“变向行动”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的军事行动,进行反击
以色列
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并占领了南部的部份地区,以做为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侵袭的回应。这项侵略行动导致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5号决议(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425)、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426号决议,这两项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军事行动。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时,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由,派遣以色列国防军再度侵略了黎巴嫩,并进一步地攻击、占领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国防军才从黎巴嫩撤离,结束了长达18年的占领。
而在这段期间里(1978年-2000年),以色列国防军致使了许多不同等级事件的发生,其中最为人所注意的是卡拿炮击事件(Qana shelling)和萨布拉-夏蒂拉大屠杀(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萨布拉-夏蒂拉大屠杀是由马龙派教会基督徒民兵所实行。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已从黎巴嫩撤离,但由於舍巴农场(Shebaa Farms)的关系,以色列与黎巴嫩、叙利亚这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有嫌隙。
真主党
真主党是个什叶派穆斯林组织,它宣扬伊朗革命(Iranian Revolution)的成功和在以色列的占据地进行抵抗活动,它的政治口号是摧毁以色列。由於1989年的塔伊夫协定(Taif agreement)、2004年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59号决议之关系,所有由真主党在黎巴嫩所掌握的武装民兵都必须解散(但真主党并未将之解散),据BBC指出,真主党认为此举是来自於以色列的破坏。
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认为真主党是个恐怖组织,并接受来自於伊朗和叙利亚的财政、政治援助,像是武器、军事训练等等(叙利亚对此表示它的确有支援真主党,但它没有提供武器给他们)。荷兰则认为真主党是由军人(恐怖组织)和一般平民(非恐怖组织)所组成的。而欧盟觉得真主党并不是一个恐怖组织,但它支持将其解除武装。
由於真主党拥有武器与民众的支持,在之后的国会选举,它获得了9.14%的席次(128席里,它取得了14席)。
导火线:2006年以巴冲突
2006年1月27日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通过美国倡导的民主选举上台,然而美国与以色列却立刻在经济上封锁哈马斯,要让哈马斯下台,这导致了巴勒斯坦的经济困境与哈马斯的不满。在2006年以巴冲突中,哈马斯於6月25日,袭击了加沙南部以色列境内的一处以军哨所,造成3名以军士兵死亡、1名士兵被绑架。以色列随后大批逮捕并囚禁了哈马斯政府的部长和议员,接著又大规模轰炸与入侵加沙地区。
以军“敲山震虎”? 黎以冲突背后深层原因解析
2006-08-01 16:14:10 新民晚报网络版 包尔文
--------------------------------------------------------------------------------
黎以冲突不断升级,以色列对国际社会的停火呼吁置若罔闻,继续我行我素。
以色列为何对黎真主党的袭击事件作出规模如此之大、时间如此之长、烈度如此之高的反应?这种极不对称的军事报复行动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以色列此番为何对真主党大打出手?中东问题分析家们纷纷指出,以色列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敲山震虎”,对其他反对以色列的中东各种势力形成“威慑”,以确保以色列的绝对安全。
信奉“以石击卵”
悲惨的历史遭遇,国土面积狭小,没有战略纵深,不少犹太人长期以来怀有某种偏执的国家安全观。追求绝对安全成为以色列上上下下的共识。因此,在过去几十年中,以色列一直把加强军事实力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而且,以色列并没有让强大的军事实力赋闲,而是随时将这种实力用于打击阿拉伯人的反抗中。在阿以冲突中,以色列信奉的不是“以牙还牙”,而是“以石击卵”。
在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军队用坦克和大炮对付手掷石子的巴勒斯坦人;用先进的飞机和导弹“定点清除”巴武装抵抗组织的领导人;为了报复一起小小的袭击,不惜摧毁整座巴勒斯坦村庄;为了不让巴抵抗人员有藏身之处,不惜推倒大片树林;为了向巴民族权力机构前主席阿拉法特施压,不惜炸毁其总统座机和官邸。在此次黎以冲突中以色列的过度行为与其过去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真主党发射的火箭弹几十年来首次打到远离以色列北部边界的城市,更加刺激了以色列进行猛烈的军事报复行动。
树立“铁腕”形象
在以色列人的眼中,一个称职的总理首先是一个能保障国家安全的总理。奥尔默特当上总理后,以色列有人怀疑他能否像前总理沙龙那样“铁腕”有力,保卫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因此,中东问题分析人士指出,奥尔默特总理需要用“大打出手”来为自己树立“强硬”形象的。
很明显,以色列政府贯彻偏执的国家安全观是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美国的偏袒也使以色列在进行军事行动时有恃无恐。
武力难保太平
然而,观察家们认为,以色列贯彻其偏执的国家安全观并不一定就能保障其国家安全。此次黎以冲突爆发的根本原因还是迟迟未能解决的阿以领土争端。实践证明,以色列要确保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就是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进行和平谈判。一味依靠强大军事力量打击伊斯兰武装抵抗组织,只能使自己陷入“以暴易暴”的怪圈。(
黎真主党游击队12日对以色列发动了越境袭击,俘虏2名以士兵,打死7人。14日,以色列完成对黎全面封锁。15日至18日期间,以色列首次轰炸了贝鲁特市中心,炮击黎巴嫩港口和重要桥梁,打死33人;黎巴嫩发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及以北部地区;各国驻黎人员陆续撤离。19日,以地面部队进入黎巴嫩展开进攻,并决定无限期持续在加沙黎巴嫩军事行动。20日,美海军陆战队员在贝鲁特登陆,协助侨民撤离。23日,以军空袭已造成黎巴嫩356人死亡。24日,以色列和真主党武装分子进行了交火,九名以军士兵在交火中受伤
黎真主党绑架了两名以色列士兵
标签:黎以,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