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考倒计时更可怕的...是期末倒计时已经不足6周。
期末是一场半年努力的验证,能不能喜气洋洋过大年 —— 全 看 这 场 考 试。
语文考试的五大模块你能流利的说出都有什么吗。
阅读
古诗词
文言文
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
- 做 题 总 原 则 -
一分钟拿一分,一共150分。选择题稍快一些,提前5分钟左右。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
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
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
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
切记「整洁 美观 有效」的原则。
然后拿起笔,进入到第一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
【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 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 【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生僻字一般不会错。 平时多积累。
3
【词语运用题】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 【熟语(含成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 【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 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思路通常是: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 【标点符号题】
答题技巧: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
7 【排序题(语言连贯题)的考查】
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 话题是否一致 →→ 前后句式是否一致→→ 情境是否吻合→→ 音节是否和谐等。
8 【语段压缩题】
答题技巧: 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 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后是理。
9 【语句扩展题】
答题技巧: 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以……重点”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
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
10 【句式仿写题】
答题技巧: 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注意仿写对象要同类,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11 【句式变换题】
答题技巧: 看清题干要求,变短要先提出主干,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分句;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将短句按顺序变为修饰语。先写出几个句子,后选出符合要求不出语病的句子作答。
12 【综合改错题】
答题技巧: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考前面的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
如 / 何 / 读 / 懂 / 科 / 学 / 类 / 文 / 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 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
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怎 / 样 / 读 / 懂 / 文 / 学 / 类 / 文 / 章
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 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
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 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第三遍主要是核对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题旨。
13
【概念词语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14
【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 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 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15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 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 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
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
如 / 何 / 读 / 懂 / 文 / 言 / 文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最后一道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6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17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 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 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18 【全文把握题】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19
【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怎 / 样 / 读 / 懂 / 一 / 首 / 诗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20 【古诗鉴赏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标签:太全,小考,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