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薛仁贵征西,吐蕃40万大军,唐军居然只有7万就敢跑到别人地盘去

薛仁贵征西,吐蕃40万大军,唐军居然只有7万就敢跑到别人地盘去

2023-07-27 10:14:54 编辑:join 浏览量:614

薛仁贵征西,吐蕃40万大军,唐军居然只有7万就敢跑到别人地盘去

人无完人,国无常盛,战无不败,历史就是一个轮回,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盛极而衰,虽然我们会多有感慨,但是依旧无法改变这个现实,即使是曾经盛极一时的唐朝,一样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

在李世民时期以及唐高宗李治前期,唐朝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不管打哪里,都能取得胜利,因此那个时候的唐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国家之一,可是随着唐朝老将的离世,新一代将领无法撑起大梁,再加上常年战争胜利麻木了军心,最终唐朝的军事开始走下坡路,而在所有的下坡路中,薛仁贵征西的大非川之战,是一个开始。

01 薛仁贵征西的背景

唐朝的疆土,在唐高宗李治时期,达到了历史之最,但也就是从李治后期,唐朝的疆土开始遭到外国侵犯,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吐蕃,在整个大唐历史上,这个国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在大非川之战前,唐军基本上是战无不胜的,所以唐军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都逐渐有些迷失自我,早已失去了最开始那些将士的谨小慎微,这一点在战场上是十分吃亏的。原本残酷的战争,在唐军眼里,总觉得就是小菜一碟,所谓骄兵必败,这就是一个内因。

668年,唐军战胜了高句丽,把这个一直以来侵扰中原的国家给灭了,早在隋文帝以及隋炀帝时期,就曾重军去灭高句丽,可是一直以来没有取得胜利,唐太宗李世民晚年还曾御驾亲征,依旧没有胜利,高句丽基本上就是唐朝的一块心病,如今终于在李積和薛仁贵等人的坚持下,取得了胜利,唐朝自认为此刻天下无敌。

670年,当唐军还沉浸在天下无敌的美梦中时,吐蕃已经在论钦陵的带领下,率兵40万,拿下了唐朝的安西四镇,气得唐军直咬牙,大家都想去好好教训一下吐蕃,免得他们如此猖獗。

这是一场强者之间的较量,但是唐军还是低估了吐蕃的实力,别人40万大军,唐军居然仅仅7万,就直接杀将过去,未免有些自信过了头?

02 薛仁贵征西

这就是著名的薛仁贵征西,当时唐高宗命薛仁贵为主帅,郭侍封为副将负责配合薛仁贵。在仔细研究了吐蕃的地图后,薛仁贵做出作战计划,他觉得大非川地势比较平坦,是适合自己军队作战习惯的,因为一直以来薛仁贵的军队都在东方作战,地势没有那么险要。

但是想要直捣大非川,必须先经过乌海,而想要拿下乌海,又必须采取迂回战术,先拿下乌海之前的河口,再返回来乌海进行包围,只要速度快,就一定能打吐蕃一个措手不及。薛仁贵的作战计划,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是十分不错的,也足以看出薛仁贵这个军事奇才,是有一些才华的。

这场战争,薛仁贵带领5万人马去前方攻打河口,再拿下乌海,郭侍封带领2万人马护送军粮,在后边断后,等到薛仁贵确定一切安全,郭侍封再出发,毕竟在吐蕃的根据地作战,吐蕃是主战场,自己的军粮必须足够,要不然这场仗没法打。

始终薛仁贵是经历过很多战争,经验比较丰富,一切安排起来都有条不紊,可是关键问题就在于下边的人是否会落实和坚决服从了。薛仁贵带领的5万人马,果然按照事先的计划,迅速攻占河口,随后返回乌海,等待着郭侍封的到来,双方汇合后再继续前往大非川。

结果问题来了,郭侍封在薛仁贵攻打河口的时候,就已经按奈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不听薛仁贵的建议,私自行动暴露了自己,此刻他们正以蜗牛的速度向着乌海前来。吐蕃大将论钦陵发现唐军的问题所在,立即安排20万大军去包围住郭侍封,很快郭侍封的2万人马就沦陷,与之一起沦陷的还有军粮。

失去了军粮和2万人马,薛仁贵这仗实际上已经是没法打的了,但是薛仁贵依旧带领5万人马去与吐蕃20万大军厮杀,谁曾想吐蕃继续增援20万,这下薛仁贵彻底凉了,最终失败,无奈只能与吐蕃约合。

要说薛仁贵的厉害之处,确实不得不让人佩服,作为失败的战将,不仅没有被吐蕃杀害,还答应与之约合,并且没有割地、也没有赔款,就这样约合了,是不是感觉很不可思议,想必当时的吐蕃也明白,薛仁贵人太少了,要是唐军人马多一点,也许吐蕃真不是对手呢。

03 为何薛仁贵征西会失败

其实很多人把薛仁贵征西的所有罪责都归结于郭侍封身上,还是有一些不公平的,薛仁贵征西的失败,是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我分别分析如下:

第一个原因是,薛仁贵是一个好的猛将,但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领导 ,在大非川之战前,不管是三箭定天山,还是东征高句丽,实际上薛仁贵都不是主帅,而是听从主帅的安排,比如李積,这些人都是在战场上厮杀良久,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将,薛仁贵有他们的指导,才能更加充分体现出自己的能力。

可是大非川之战中,薛仁贵成了主帅,对于那些更加精确的作战计划,还是有所欠缺的,比如薛仁贵攻打河口时,叫战士要快速行军,这对战士影响很大,要知道大非川可是高原地区,速度快很容易因为缺氧猝死,就算不猝死,对战士影响也很大,这种战略虽然出其不意,但是代价太大。

所以在薛仁贵拿下河口之后,断然是无法再一鼓作气拿下乌海的,因为大家都受不了,这是薛仁贵认知的局限性,因为他以往的战争都是在平原上打,如今突然来到高原,根本就没有办法适应,要是用以往的经验作战,失败是必然的。

第二个原因是盲目自信, 吐蕃四十万大军,唐军居然只有7万,还敢公然跑到别人的根据地去打别人,这在历史上想必都是少有的,虽然唐军的士气可嘉,但是在残酷的战争和现实面前,这就是一种盲目自大,最终付出的代价是惨不忍睹的。

也就是因为这次失败,对唐军的士气严重影响,后来唐军就一蹶不振了很多年,从此以后唐朝的战术也从以前的主动攻击,变成主动防守,在李隆基之后,最终变成被动挨打。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实际上大非川之战,与唐高宗李治也是有很大关系的,不能只怪军队。

第三个原因是郭侍封恃才傲物, 想必郭侍封早就对薛仁贵有所不满,原本郭侍封出生书香门第,又是天才级别的选手,而薛仁贵出生贫寒,也没有什么文化,所以郭侍封一直对薛仁贵都是看不起的,大非川之战中,薛仁贵制定的速战速决战争计划,在郭侍封看来,就是送死,因为郭侍封想必是明白这里地理环境不一样的。

正因为自己明白,而薛仁贵不明白,所以郭侍封才会不听从薛仁贵的战略安排,自己偷偷龟速前进,最终导致团灭。要是郭侍封不恃才傲物,就算薛仁贵制定的战略计划是失败的,郭侍封也能够做到一个军人的服从命令,想必这场战争最后不一定会失败得那么惨烈。

04 结语

薛仁贵征西,原本想要再次创造奇迹,谁曾想却变成了一个悲剧的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据,只能以失败告终,不过他们最远还是打到了河口,虽然失败了,也能与吐蕃约合,也足以见得大唐当时实力所在!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标签:征西,薛仁贵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18359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