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柳传志面对过一个问题: 企业究竟是要做大,还是要做强?
柳传志选择了先“做大”,多年后他在网上被群嘲了好久。但如果我们客观来看这个问题,换位思考的话,“做大”很可能是对的。
因为没有“大”就意味着没有规模,而没有规模的话自然也很难实现“做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创业做公司,就只能是往“强大”的道路上纵情向前,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
任正非就曾在华为公司指出: 没有规模,难以对付未来的低成本竞争。而没有大的市场规模是不可能有低成本的,但竞争一定会出现低成本阶段 。
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大公司与小公司有什么区别?
小公司的特点就是“船小好调头”,比较灵活,反应迅速,这是形势使然,不然小公司也难以存活下去。
为什么说“小而美”呢,它的内涵其实是在一个行业里做透,创业公司应该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细分领域,在其中深耕,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
但很多培训老师和创业者都有个错觉,他们认为公司应该是一个比较“小”的状态,以长期保持灵活、迅速的优势。
这在本质上其实是格局狭隘,不思进取。要知道,保持长期的“第一天”心态是好的,状态则大可不必,在市场竞争中,往往是要么大要么死,选择平庸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比如同行业内的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竞争,大公司因为规模大,成本就具备优势,小公司如果跟大公司一样定价,那自然是没有竞争力,败下阵来。你看现在直播很火,其实竞争也很惨烈,大主播跟小主播去厂家谈价格,厂家肯定是向大客户倾斜。
大公司的优势太多了。公司规模大,你去贷款都容易,市场也存在马太效应,你越是强大,向你倾斜的资源就越多,人才和资源涌进,更进一步推动你的发展。所以市场竞争往往是强者恒强的格局。
从这点来说,小公司是很“可怜”的:你的声音和地位也小,你没有那个体量和规模,就吸纳不了多少就业,创造不了多少税收,你的利润也少,请不起精英人才,“人穷志短”,也难以为将来进行研发等投入,然后越来越抢不了地盘……
当然,大公司也是从小公司发展起来的,关键是掌握其中的发展之道。任正非就曾强调过这点,他说:
华为在很多方面不如小公司,小公司就是靠创意,小公司idea(想法、念头)强,大公司平台强,平台强就是发现机会后,可以加大投资猛追。
所以啊,还是要有发展速度,公司要快速成长起来。
公司规模越大,机会就越多,选择的余地也就越大。
“没有合理的成长速度就没有足够的利润来支撑企业的发展……不能紧紧抓住机会窗短短开启的时间,获得规模效益,那么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困难……没有合理的成长速度,就没有足够的能力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吸引更多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没有合理的成长速度,就会落后于竞争对手,最终将导致公司的死亡……”
任正非说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不进则退,企业就必须是保持成长速度。怎么保持呢? “只有靠管理,靠服务。没有管理就形不成力量,没有服务就失去方向” 。
管理的内涵是“力出一孔”,是把众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这需要管理流程和机制的作用。而客户是中心,企业的生死系于对客户的服务,这是企业最大的方向。
另外,公司越大机会和诱惑也就越多,比如华为就面临过房地产和证券投资的诱惑,在华为初具规模后,如果是想赚快钱和大钱,华为是应该去做房地产的。
但任正非说了一句话,“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
战略是什么?战略就是取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战略定力的含义就是坚持长期主义,聚焦主航道。 “战略战略,只有略了,才会有战略集中度,才会聚焦,才会有竞争力” 。
坚持走一条正确的路是非常困难的,做企业不能稍有成功就膨胀起来,把自己泡沫化了,人生的路关键就那么几步,企业也是如此,路一旦走偏了,那代价往往是不可承受之重。
任正非说,华为公司要坚持跑马拉松,要具有马拉松精神,慢慢跑,要持续盈利。他把华为比喻为一只大乌龟,其实华为这么大一个平台,做什么都能赚钱,但为了保持核心竞争力领先,华为必须是战略聚焦。
大公司是这样,小公司更应该是这样,创业就必须是心系一处,一心一意为客户创造价值。“大”不是什么都做,而是在一个领域做大做强,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小公司成功的唯一机会。
标签:任正非,做强,点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