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无问西东》富三代沈光耀原型:清华学霸,弃笔从戎,26岁殉国

《无问西东》富三代沈光耀原型:清华学霸,弃笔从戎,26岁殉国

2023-07-19 20:40:13 编辑:join 浏览量:549

《无问西东》富三代沈光耀原型:清华学霸,弃笔从戎,26岁殉国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这句话出现在电影《无问西东》的结尾。这部电影讲述了四个故事,描绘了在苦难的日子里,几代人的芳华。

而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在那个战争的年代里,为了国家的存亡,为了民族的复兴。

他舍下了清华的学业;放弃了优渥的家境;离开了挚爱的亲人,投身革命,为国捐躯,这个故事让人心潮澎湃,饱含壮烈。

沈光耀这个人物并非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历史原型的,他就是沈崇诲,他的故事远比电影中要悲壮。

01

沈崇诲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里世代从政,他的爷爷沈味兰是张之洞的幕僚,1894年,张之洞从湖广总督调任两江总督,沈味兰携家也从武汉搬到南京。

沈崇诲的父亲沈家彝17岁中举人,入京师大学堂。后来自费出国,考取了京东帝国大学法科,与广田弘毅成为同班同学。

1912年,沈家彝毕业归国,历任奉天省审判厅厅长、京师高等法院院长。

1927年,沈家彝曾三次前往张作霖的元帅府营救好友李大钊,但是没有成功。

抗日战争爆发后,沈家彝在日本占领区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并且拒绝了日本人的任职邀请,即使是广田弘毅亲笔致函也不为所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任命沈家彝为司法院大法官。

中间为沈崇诲

沈崇诲是沈家彝的次子,1911年6月25日出生于武汉。沈崇诲自小聪慧过人,喜欢体育运动。沈母对沈崇诲的教育很全面,不光有语文和算术,还以岳飞和文天祥的故事为启发,沈崇海的爱国情怀也许就是来自母亲的熏陶。

年幼的沈崇诲努力好学,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1921年考入北京成达高等小学,两年后,考入天津南开中学。

1928年,年仅17岁的沈崇诲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左二为沈崇诲在清华

在清华,他学习刻苦,努力上进,是当之无愧的学霸。学习之余他还热爱运动,是学校足球队和棒球队的队员,曾多次参加北平、东北地区和全国运动会,收获众多奖项。

他的老同学黄中孚回忆说:“ 有一次与外来的球队决赛,一球将他的门牙打落,血流满脸,队长和球员喊他下去,连观众都吼起来了。他因战况紧急,输赢只差十二分钟,频频摇手,毫不迟疑地撑下去,沈兄爱团体而肯牺牲的精神被认为是无与伦比。 ”

1931年,日军发动了“918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血气方刚的沈崇诲带领同学们,组织起了义勇军,随时准备奔赴前线。一年后,沈崇诲从清华毕业,被安排到绥远的建设厅工作。

02

“强国莫急于防空,吾辈今后自当翱翔碧空,与日寇争一短长”。 这是沈崇诲曾经对同学说的,也是他的信仰,他深刻地明白,祖国此时需要的不是建设,而是要把日寇赶出中华的土地。

1932年12月,沈崇诲受到同学的感召,想要加入中国空军,但是家里人不同意。

他自己剃光了头,冒着大雪,迎着猎猎寒风,赶到了北平的空军考试点投考,这一考就考中了笕桥中央航校轰炸科,从此沈崇诲成为了一名中国空军飞行员,可以投身抗日,保护国家。

中央航空学校是于1928年11月在杭州笕桥成立的,1932年6月,扩大改组为中央航空学校,隶属于军事委员会航空署。

学校的训练十分辛苦,入学的新生必须接受为期6个月的入伍士兵教育,进入本科教育后,还要进行初、中、高不同等级提升训练,每个等级各进行四个月。

前8个月,沈崇诲只能进行基础飞行,后四个月才能开始学习高级专习驱逐、攻击、侦察及轰炸飞行。沈崇诲不怕苦,他怕的是没有机会飞上蓝天。

左四沈崇诲为

在航校期间,他凭借自己良好的教育和强健的体魄,以第三届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了,并留在了航校当飞行教官。后调任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中尉分队长,驻扎在安徽广德,装备的是美制诺斯罗普式轻型轰炸机。

1937年,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日本人步步紧逼华北。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8月14日,沈崇诲奉命随空军第二大队轰炸日军第三舰队,他和战友驾驶了21架诺斯罗普—2E式轻型轰炸机从广德飞往上海。他们的目标是炸毁日军占领的上海公大纱厂和敌海军陆战司令部等地,此次战斗持续了五六个小时,日军伤亡惨重。

8月19日,沈崇诲再次奉命前去炸毁敌人的军舰,这次沈崇诲和战友驾驶7架飞机又向上海飞去。任务完成,返航归途时,飞至白龙港上空,沈崇诲发现了大量的敌舰。

此时,他发现已经没有任何炸弹可供投递,而飞机内部也出现了机械故障,难以返回基地。沈崇诲此时的选择要么紧急降落,要么跳伞逃生,但是,他的选择总是出乎意料。

沈崇诲和战友陈锡纯决定,用飞机和自己年轻的生命冲向敌人的军舰。他在两千米高空,对准着敌人的军舰,将马力调到最大,急速而下冲撞军舰,轰炸机带着2000多磅的炸弹爆炸,日本军舰“出云号”也随着爆炸,沉入了大海,沈崇诲和陈锡纯壮烈牺牲。

这一年他才26岁,为表彰其英勇爱国精神,国民政府特追赠其为空军上尉。

“ 沈崇诲是清华的骄傲,他将永远激励清华的后来人。 ”这是清华对沈崇诲的评价。

而他的遗诗则写着: 从来征战无归日,两鬓斑斑血染红 。

与他一起牺牲的陈锡纯,年仅22岁,是湖南长沙人,中央航校第五期甲班毕业,被追赠为中尉。

198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陈锡纯为革命烈士。

陈锡纯

他们用鲜血谱写了中央航校门口石碑上的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不仅是他们,还有更多的年轻生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蓝天陨落。这1700名飞行员,有的含着金汤匙出生,是名门望族,有的是归国华侨。他们中,有林徽因的三弟林恒,有中国“兵工之父”俞大维的儿子、还有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幼子。

这种义无反顾、从容赴死的悲壮在林徽因的诗《哭三弟恒》中有淋漓尽致的刻画: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张伯苓在得知儿子死讯后,说:“ 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 ”

在抗战的8年时间里,这些鲜活的生命,一个一个变成墓碑上冰冷的名字,而他们殉国时的平均年龄,才只有23岁。

03

电影里空军教官说,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正是这样的精神,让沈光耀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光明,可以超越亲情,超越困惑,超越战火硝烟,让他的内心得到从来没有的磊落。

家和国总是在某种时候成为对立,母亲看了沈光耀寄回的家书,从广东千里迢迢赶到云南,她说 :“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祖上没有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有想好怎么过一生,就连命也没有了。”

这正如沈崇诲参军时,沈家彝的不理解,他的父亲希望他能平安顺遂地过一生。

然而,国家危亡,华北之大却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迁校云南,几校并立西南联大,在漏雨的校舍,在警报声中,在防空洞里,战乱动荡,饿殍遍地,哀鸿遍野,何其不幸。

看着深陷泥沼的国家,看着满目疮痍的大地,孩子离开了母亲,父母失去了孩子。

母亲的嘱托,自己的信仰,在沈光耀心中纠缠,最后他还是弃笔从戎。我想沈崇诲当时也是这般艰难的做出抉择的,在沈崇海牺牲后,远在北京的沈家彝终是原谅了自己的儿子。

“ 愿我们同学永继英志,互相规劝,共同前进,而效“死”国家。苟一日得雪旧恨新仇,有余生者,以鲜花果酒,奠诸故友灵前,那么,他们虽牺牲于今日,亦可无遗恨于将来。希我们共勉之。 ”这是沈崇诲的自勉书,他的家国情怀,是那个苦难年代的缩影,他无愧于国家,无愧于自己的芳华。

标签:无问,学霸,弃笔从戎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16699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