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火疖子是什么

火疖子是什么

2023-07-13 12:16:26 编辑:join 浏览量:598

火疖子是什么

1火疖子是什么

疖子是皮肤表面出现急性化脓性炎症,局部受损的皮肤有红肿,疼痛,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是因为皮肤受到热毒侵入引起发病,其实,这也相当于西医上,我们所处环境温度较高,局部皮肤受刺激,流汗过多导致的。

疖子是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可分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等。其特点是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厘米左右,易脓、易溃、易敛。相当于西医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

疖子,中医认为是热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细小如钉而反应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疖子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疖子虽小,但也不可忽视对它的预防和治疗。

感染发生与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较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较低相关。

疖可发生在任何有毛囊的皮肤区,往往以头、面、颈、腋下及臀部等常受摩擦的部位为多见。

(一)发病原因

疖的致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亦引起本病。

皮肤局部与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故婴幼儿、营养不良者、糖尿病病人是本病的好发人群。

皮肤不洁、皮肤擦伤、环境温度较高等常是导致局部感染的直接诱因。

(二)发病机制

细菌侵入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和汗腺后,在毛囊及周围组织中迅速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而形成疖的中心,表现为局部充血、渗出、硬结。

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对受损的组织细胞和病菌体加以破坏,使其逐渐坏死和溶解,在真皮下形成脓肿。

因金黄葡萄球菌的毒素含有凝固酶,故形成脓栓,向外突起。

临床可见在红肿硬结的中央有黄白色脓栓。此为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病灶的特征。破溃排出脓液后,脓腔逐渐被新的纤维组织修复而愈合。

温馨提醒:

疖子如被挤压或挑刺,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疼痛和压痛,并有头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

一般极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但若机体免疫极度低下,或对疖不恰当的挤压,使脓栓入血,病菌随血液播散,亦可引发疖病、败血症和颅内感染等严重情况。

2火疖子患者的饮食疗法

疖可发生在任何有毛囊的皮肤区,往往以头、面、颈、腋下及臀部等常受摩擦的部位为多见。

这种疾病是由于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很多人表示上火后就容易导致火疖子的出现。

火疖子的饮食疗法:

1、独头蒜1个,蜂蜜9克。

用法:捣匀敷患处。

2、独头紫皮大蒜适量。

用法:去皮切成2~3 毫米薄片,用时先将患处用温盐水洗净擦干,再用蒜片贴敷,并轻轻按摩10~20 分钟,每日2~3次,2~3 无可愈。主治:疖肿,毛囊炎。

说明:如局部刺激严重者可缩短按摩时间,病情严重者应加服消炎药物。

3、茶叶2克、干金银花1克。

用法:沸水冲泡6 分钟后,每于饭后饮1 杯。

主治:疖肿,外感发热。

4、鲜马兰头100克、白酒适量。

用法:前一味加食盐少许捣烂用酒拌成糊状,涂敷于疖痈患处。

主治:疖、痈。

5、松香10克、白酒。

用法:松香研细末,调白酒成糊状,隔水加温,溶解后敷患处,以全部覆责为度,上面再盖以蜡纸,胶布固定,为加强药效,可滴酒数滴,保持松香湿润。主治:疖、痈、毛囊炎。

6、木瓜叶捣烂外敷,治痈疖肿毒。

7、鲜嫩桃叶,捣烂塞患处,治鼻疖。

8、鲜香蕉根茎或叶捣烂绞汁,涂敷患处,治痈肿、疖肿。

9、杏仁研末,用香油调搽,治热疖。

10、紫甘蔗皮煤炭存性,研末,搽患处或用麻油调敷,治疖痈,口腔炎,湿疹。

11、生芋加食盐少许,捣烂如泥敷患处,一日更换两次,可治筋骨痛,无名肿毒,小儿头上热疖,指头疔。

12、生丝瓜(或叶),捣烂取汁,涂患处,治天泡疮,黄水疮,热疖,荨麻疹。

13、海带绿豆糖水:海带60克,切丝,绿豆150克,同煮汤,加适量红糖调味食用。

有补心,利尿,软坚,消痰,散瘿瘤作用。

适用于高血压,脚气水肿,颈淋巴结核,单纯性甲状腺肿,小儿暑天热痱疖毒,痰热咳嗽等症。

14、冬瓜苡仁汤:冬瓜(不去皮)500-600克,苡仁50-100克,共煮汤。可加糖或食盐调味,代茶饮用,有清热,解暑,利尿,除湿作用。

适用于疮疖痱毒,湿疹脚气,小便黄赤短少。

15、白萝卜生捣汁,调醋擦患处,治热疖。

3如何预防火疖子的发生

夏天是火疖子的多发季节,许多孩子的头、面部、脖子、腰背部都爱起疖子。

中医认为是热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火疖”:细小如钉而反应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疖子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疖子虽小,但也不可忽视对它的预防和治疗。

疖应该如何预防

1、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天天洗澡换衣。家里要防暑降温,注意室内通风,使孩子不致因出汗过多而生痱子。

对于疖病患儿,一定要隔离治疗,所用过的用品要清洗晾晒消毒。

特别是在盛夏,要勤洗澡、洗头、理发、勤换衣服、剪指甲,幼儿尤应注意。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汤代茶喝。疖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并用70%酒精涂抹,以防止感染扩散到附近的毛囊。若伤口过深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伤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2、房间内要防暑降温,注意通风,使自己不致因出汗过多而生火疖子。

3、吃东西要多吃素菜水果,以清淡为主,忌腥辣的食物。

腥辣的食物通常都比较容易引起火疖子的生长。

夏天多发及时预防

夏天是疖子的多发季节,许多孩子的头、面部、脖子、腰背部都爱起疖子。

这是因细菌侵入了人体皮肤的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疖子初起时,在汗毛孔部位出现小的脓疱,可很快发展成黄豆大到蚕豆大小的紫红色坚实结节,往往不止一个,疼痛较明显。

3~5天后结节中央变软出现波动,最后破溃,排出粘稠的浓液而愈。

倘若脓疖发生在面部,上唇和鼻子周围的“危险三角区”,可因挤压搔抓致细菌逆行经静脉进入颅内,从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因此,疖子的防治非常重要。若多个疖子同时或者反复发生在身体各处,则称为疖病。疖病断断续续可持续数月甚至半年之久,常令患者苦不堪言。

对于小儿来说,还影响小孩的健康生长。少数患儿还可以并发急性肾炎,偶而还有引起败血症而死亡的。生了痱毒的患儿具有传染性。

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

在疖子初起时,要及时热敷,周围皮肤可常用75%酒精消毒,以利于疖子的局限化;当疖子形成时,可用10%鱼石脂软膏或中药芙蓉膏外敷;

若疖子成熟,表面柔软,并出现波动感时,可以切开排脓,排脓后,再上复方新霉素软膏至痊愈;

但对于外耳道、鼻、上唇部的疖子不可切开,更不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蔓延。

若发生疖病,疼痛显著,并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痛时,应口服或注射抗菌素治疗。必要时,可口服清热解毒中药五味消毒饮。

对一些疖病患儿,还应检查有无糖尿病,并经常服用绿豆汤,或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汤代茶饮。

4火疖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疖子是皮肤表面出现急性化脓性炎症,局部受损的皮肤有红肿,疼痛,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是因为皮肤受到热毒侵入引起发病,其实,这也相当于西医上,我们所处环境温度较高,局部皮肤受刺激,流汗过多导致的。

疖子是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可分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等。其特点是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厘米左右,易脓、易溃、易敛。相当于西医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

疖子,中医认为是热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细小如钉而反应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疖子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疖子虽小,但也不可忽视对它的预防和治疗。

感染发生与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较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较低相关。

疖可发生在任何有毛囊的皮肤区,往往以头、面、颈、腋下及臀部等常受摩擦的部位为多见。

(一)发病原因

疖的致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亦引起本病。

皮肤局部与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故婴幼儿、营养不良者、糖尿病病人是本病的好发人群。

皮肤不洁、皮肤擦伤、环境温度较高等常是导致局部感染的直接诱因。

(二)发病机制

细菌侵入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和汗腺后,在毛囊及周围组织中迅速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而形成疖的中心,表现为局部充血、渗出、硬结。

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对受损的组织细胞和病菌体加以破坏,使其逐渐坏死和溶解,在真皮下形成脓肿。

因金黄葡萄球菌的毒素含有凝固酶,故形成脓栓,向外突起。

临床可见在红肿硬结的中央有黄白色脓栓。此为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病灶的特征。破溃排出脓液后,脓腔逐渐被新的纤维组织修复而愈合。

温馨提醒:

疖子如被挤压或挑刺,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疼痛和压痛,并有头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

一般极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但若机体免疫极度低下,或对疖不恰当的挤压,使脓栓入血,病菌随血液播散,亦可引发疖病、败血症和颅内感染等严重情况。

5火疖子怎么治疗

如何辨别自己是否长了火疖子呢?

皮损处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可支持诊断,而且可以通过对火疖子中的血液化验,看其中白细胞是否增高来判断。

民间有句谚语:是疖子总有出头的时候。说的就是火疖子的病变过程,最开始,会出现红肿的现象,随后慢慢变大,呈现出锥形突起。

过了几日后便会出现黄白色脓栓,再经过一段时间,脓栓可自行脱落,里面的脓液随之排出,火疖子也就慢慢消失了,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火疖子可以自愈。

但是有些重症患者,如不及时救治,不但不能自愈,还会出现高烧、浑身发抖以至于昏迷不醒,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

所以,一旦张了火疖子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治疗。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点,长在鼻翼两侧下至唇部,直到下巴这个三角区域中的火疖子千万不可以自行挠破,否则病菌会随着静脉进入到患者的颅内,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所以这一部位被称为“危险三角区”。

治疗成熟的火疖子可以切开引流,将脓血放出,但对于未成熟的疖子,则不要挤破,可采取内服抗生素的药物,外敷抗生素药膏的方法治疗。

在中医中认为火疖子是由于人体内毒火旺盛才出现的,所以可以请医生开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服用,这样标本兼治,就能很容易的治好火疖子。

标签:疖子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15491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