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每天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旅客奔波在旅途中。
可是,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的旅程下来,有的人一下飞机或高铁,就发现自己的腿肿了起来,有时甚至胀痛难忍。
还有一些经常出差的人会在行程开始前,在自己的肚皮下打一针莫名其妙的“肚皮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其实所有这些,都跟经济舱综合征这种病有关。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经济舱综合征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经济舱综合征?
经济舱综合征是指在长途飞行中或飞行后发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及)血栓脱落到达肺动脉引起的肺栓塞,以及由它们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
因为最初发现的病人大多来自乘坐比较狭窄的经济舱座位的乘客,故而得名。
经济舱综合征有什么表现?
大部分的症状在飞机起飞后的24小时内即可出现,主要为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下肢肿胀、疼痛。
有些旅者在旅行结束后的几天才感觉到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这种情况多是由下肢血栓脱落至肺部引起肺栓塞而导致的。
怎么预防经济舱综合征?
在长时间的旅行过程中,要适当的在机舱或车厢内走动、活动双腿,避免久坐,以促进下肢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
旅行中适当的多饮水,避免脱水造成血液浓缩而引起血栓形成。
对于老年乘客,长途旅行中可穿戴加压长筒袜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血液瘀滞;有静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口服或注射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开头所说的打“肚皮针”的例子,便是在旅行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
说到这,大家应该明白了,经济舱综合征的本质是静脉血栓的形成。
事实上,头等舱、商务舱的乘客也会发生静脉血栓形成,而且随着高铁的发展、私家车的普及,长时间乘坐其他交通工具也可以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不过,大家万万不必因此而提心吊胆。
经济舱综合征主要发生于本身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乘客,如高龄、肥胖、糖尿病史等,在健康乘客中发生率则很低。
所以,不论选择哪种方式旅行,只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大家尽可以享受旅行带来的快乐,放心安全的旅行。
题图来源:123RF.com.cn图库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标签:经济舱,春运,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