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站桩的好处
站桩对症神经衰弱——一般的头晕脑胀,头痛等症状较易治疗,收效的快慢主要在于能否稳定神经,已经引起消化不良或便秘者收效较慢。
站桩对症胆囊炎——有些胆炎患者,大多已作过胆切除的手术,有的已经转为肝脾病或神经衰弱病,几个患者,病状逐步减轻的,痊愈的前后效果都很好。
站桩对症关节炎——一般的风温性和多发性关节炎都易治疗,属于后天性的关节炎比较难治。站桩对症胃肠病——疗效良好,但比较迟缓,病情较轻者三、四个月好,病情较重者八、九个月,三、五年不等。
站桩对症半身不遂——、持之以恒,一般是可以治好或减轻的,但此病最易复发,必须一面坚持,一面避免生气、着凉、劳累方可,如舌头手脚都坏,就不行了。而且练站桩还可以起到治疗失眠的作用。但是站桩治疗失眠,也需要我们能够站对姿势,能够用对气,两腿能够用对劲,这样才能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另外,还要注意的是这种功能必须坚持天天的练,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2站桩的注意事项
坚持时间
站桩时间一般有个20—30分钟也就够了,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增加一些练功时间,但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
站对挣桩
站对争桩时,可以让同伴从各个角度推压练习者的间架、前膝进行检验,如果间架很整很强韧并且极具弹性,一受力之下立即复位、弹回,一般就为正确。
如果一受力就散了或是用力死顶着,就是错误的。
左右互式
左右式不可偏废,均要练习,可以一段时间站左式,一段时间再站右式。
三步功法
三步功法不可更改程序,应逐步体认,并且亦不可偏废哪一步,各有各的功用,均要顾及,可以站两天三线就位,站两天对争桩,再站两天贯通桩,交替练习。
3认识站桩的误区
一些宣传的误导,过分夸大了站桩的功用,使不少习武者将桩功奉为神明,功夫不到家,肯定是桩没站好,站桩站得好了,到时必能固身崩弹,信手放人,这是一个误区。
站桩是武术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是一个重要内容,但绝不是全部,更不能代替其它训练,它只是解决了搏击所需的一部分要求。就是大成拳这样对桩功十分重视的拳种,也还要经过走步、推手、发力等专项训练才能用于实战。如果只是一味地站桩,不进行专门的发力练习,不进行实战的磨练,就想在打斗中克敌制胜,是自欺欺人。
4站桩的三线贯通
三线贯通就是在三线对争的基础上导入轨迹运动,也就是在不空状态下运动的拳学模式,通过这部分训练,可以使形值在运动状态下更加稳定;轨迹复合更加合理;层次传导更加准确;使人体力量得到空前的发挥,建立拳学运动所需要的用力习惯。
这在其它一些拳种又称作试力、横劲,这是拳学运动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
三线贯通功法总的要求是:以腰为点,对角连线,实处张弓,虚处拉弦;以脊为轴,一呼百应,对位拧缠,自律卷纵。
简单一点说,就是在不空状态下进行各种轨迹运动。
三线贯通主要有三种模式:
1、推拉式——前后贯通。
2、提按式——上下贯通。
3、拧缠式——交叉贯通。下面以推拉式为例对具体练习方法进行阐述。
按照三线对争的桩架站好,然后开始练习。前面的三线对争是由下盘开始逐步往上递增修证的,三线贯通的练习,可以从手上开始进行体验。
在桩架的基础上,双手慢慢向前推出,感觉象是掐住一个很重的东西推出去,然后再缓缓地拉回来,注意幅度不要太大,运动距离大约在10厘米左右,肘关节角度的变化大约在100—130度之间变化,同时运动的过程中双臂环抱的圆撑之力不可丢,推出时形同一个纵向的椭圆,直力加强,横力减弱;拉回时,形同一个横向的椭圆,横力增大,直力变弱,两种力均不可失。这一个动作,从外观上看,似是直线推拉运动,但事实上是一个前立云的手法轨迹,这一点,习练者应自己体认到,推出时是前立云的上半部分,拉回时是下半部分。
这一步做熟练后,即可加上身体运动,身体与手的运动是个对争的关系,手前推时,身体后挣,往后往上走;手拉回时,身向前向下走,可以看出身法是个前立摇的轨迹。
此时要重点体认身上的感觉,手前推时,感觉推的东西很重很吃力,身体在推的反作用力下必然往后走,同样,回拉时,身体又被拉得往前走,在这种状态下往复运动,此即桩功中所说的“手将身子耍起”之意。
下一步就要加上腿的运动,腿主要是曲伸,与手法运动相呼应,手推时腿伸张,重心微后移,身架拔高;手拉时腿弯曲,重心微前置,身架降低,整个大形如波浪起伏。
到这一步功架即已完整,整体动作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涨”、“缩”,即对争桩的功架大形的涨缩,任何时候对争桩的不空状态不可丢。
练三线贯通时,眼光不可散乱,气势要足,目光似乎看穿到天际极远的地方,即做出“虎视”的要求。
功架掌握后,精神意识要放长、放远,手上虽然微微一动,但意识上要感觉似乎推到极远处,同样微微一拉,要感觉到似乎拉得极近,这是对神经系统一个极好的锻炼。
三线贯通练到什么程度算达标?
随着练习进展的不同会有不同层次的体会,一般而言,如果能做到轨迹复合圆润,整体浑然一体而动,“手上一动,身上也就有了”,是逐渐入门了。
5站桩和马步的区别是什么
一动不动的站,只会站得腰肌劳损。
马步,马步,重要的是一个马字,要站出个马来。
人纵马奔腾,身体随着马一起一伏。
马步,是先贤从骑马中领悟到的拳术根基,所以站着的时候,也要站得一起一伏,凭空站出匹马来。”
“人纵马奔腾,那个起伏的劲儿是借助马的,所以出不了功夫,但是在平地上就不同了,你的起伏劲儿,等于是把马融入了身体。
一动不动的站着,身体重心全放在膝盖上,蹲久了,膝盖肯定要出问题。”
蹲一定要劲先到脚掌,起的时候,脚底五指要学鸡爪一样死死抠在地上,五个脚指一抠,就牵动了小腿的骨头和肌肉,膝盖自然挺起来,膝盖一挺,大腿一绷紧,提腰,收腹。这是起劲。” “伏下的劲,你脚掌要鸭和鹅,脚蹼,五指都要松开。这样膝盖一松,大腿松,腰坐,腹鼓。”
“就在这轻微的起伏之间,不停的转换全身的重心,这样才能不使重心老落在一个地方造成身体损伤。”
“起伏的幅度不要大,就是脚指一寸的距离。
你一起一伏,始终要把这一寸距离的劲蹲精确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