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问答>如何评价华晨宇版《我的滑板鞋2016》

如何评价华晨宇版《我的滑板鞋2016》

2023-04-03 09:18:23 编辑:join 浏览量:558

如何评价华晨宇版《我的滑板鞋2016》

具体看这个文章 分析很到位https://zhuanlan.zhihu.com/p/23482041?group_id=778974667087024128《我的滑板鞋》:从神曲到神曲邓柯4 个月前这年头好歌虽然不多但也不能算少,但能从蜜汁尴尬的「神曲」脱胎换骨变成一首真正(堪称)神(来之作的歌)曲的却寥寥无几。一周前,华晨宇在《天籁之战》上把一首杂糅了搞笑、尴尬、迷茫与无厘头的神曲《我的滑板鞋》,重新创作成了「神曲」——这么好的案例怎么能错过?果断分析之。虽然决定一首歌的水准的要素有很多,比如歌手的演唱、乐手的演奏、编曲、后期制作,以及,还有很多要素如MV、文案、宣传……等,也会影响到歌曲的口碑。但一首歌最核心的要素州汪,还是它的词与曲——它们塑造了歌曲的灵魂。所以今天我们就从歌曲写作的角度,来看看这首《我的滑板鞋》是怎样从神曲,变成神曲的。先来看庞麦郎的原版。上谱:大概结构是:4/4 拍,四则闹拍一小节,每小节一句,每六句构成一段从谱面上看,庞的版本问题在于:乐句形态凌乱,无法提炼出一个比较核心的节奏型,句内的切分点(对应着语气重点)常常游移,或者消失。句长和乐句位置也未统一,例如第一段中,第126句是正拍强起(句首音为本小节第一拍),而第345句则是反拍弱起(句首为前一小节的第四拍半)。但到了第三段,第12346句都是正拍强起,唯独第5句是反拍弱起。毫无规律可寻。乐句的凌乱导致了乐段内缺乏对仗感:要知道对仗是歌曲最基本的形态。通常而言,四句段不论是文字还是旋律,都需要形成一两对的对仗,常见的有一三句对仗 & 二四句对仗,或者是一二句对仗 & 三四句对仗,也有一二三句对仗(或者视为排比)。而庞版中并未形成足够的乐句对仗,因为句型在不停变化。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于庞版采用的基本形态是:六句段,这本身就不是常用结构。流行歌曲 99% 都以四句段为基础展开。六句段有时会作为 Pre-Chorus 或者桥段灵活使用,丰富一下歌曲的段落感。而像庞麦郎这样从头到位都是规整的六句段会使得歌曲展开方式很不流畅。而庞之所以使用六句段并不是因为他觉得这个结构有什么特别的效果,只是因为这个编曲所使用的 Loop 是六句段(和声是:I - V - VIm - IIIm - IV - V),而这其实给歌曲带来了很多问题(后面会展开)。在乐段层面还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这歌没有明显的主副歌段——各个段落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差距,而听起来都感觉差不多则会导致整个歌曲听起来像流水帐一样缺乏变化,仅仅是到了中段点题句「我的滑板鞋 时尚时尚最时尚」才隐约感觉到有了点儿高潮(而且马上就又过去了),到了尾段不停反复的「摩擦」才意识到了歌曲快结束了。歌词行文上也有很多问题。只提最明显的一个:分段错误。歌曲册盯仔第四段的六句歌词为:我的滑板鞋时尚时尚最时尚回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摩擦 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月光下我看到自己的身影有时很远有时很近其中一到四句明显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正在抒发感情(同时点了题),但第五句突然又开始了另一段不相干的描写。不论是散文、诗歌还是流行歌,描写任何事物,都是为了升华出人的感情 which is 艺术作品的表达核心。所以即便是在歌曲的抒情高潮段后又进入了描写叙述段,那也是在一个「叙事 - 抒情」循环结束后开启的另外一个子段落,绝对不会在情感正热烈时突然切换到毫无关联的细节描写。而回到庞版的《滑板鞋》,第四段段尾的这两句「月光下我看到自己的身影有时很远有时很近」和第五段段首的「感到一种力量驱使我的脚步 有了滑板鞋天黑都不怕」连结更紧密,这四句天然形成了一个段落,而庞把它们切分到了两个相邻的不同段落。唯一的解释只有削足适履——他把一大段文字不经调整地以六句为单位切分成段,而为什么是六句一段?是因为伴奏 Loop 是六小节一循环。以上这些问题,任意一个都会给歌曲表达造成较大障碍。当然不排除某些高手剑走偏锋,在一两个要素上不按套路出牌,但他们会把其他要素完成得无懈可击滴水不漏,不会像庞麦郎这样在歌曲基本结构上就出现这么多伤的。(哎呀写到这里我自己都烦躁了因为分析了他那么多无厘头的错误搞得我这一段文字写得也是乱七八糟的——)而回到华晨宇的版本,结论可以概括得很简单:他把刚才列出来的问题全都解决了。先上谱子:重要的改动有:歌曲的基本结构调整成了四句段。由多个四句段不断叠加扩展形成整个歌曲,非常规整。删减了不必要的句子(如「似爪牙」、「我给自己打着节拍」),使文字更干练。乐句的形态进行了大幅调整,以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为基本形态,通过夹杂的八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实现变化。统一了段内乐句的起始点,一个乐段内的四句全部调整成正拍或者全部调整为反拍。设置了一个旋律演唱段「一步两步 摩擦」,且此段旋律主要由八分音符构成,和说唱段落形成对比。全曲另一个桥段「摩擦摩擦摩擦摩」(第33小节)设置了大切分和整曲中最长的休止(四分之三拍),制造出了另一个高潮点。而这两种段落使得整个歌曲的段落之间的对比显得更为明显,情绪推进力更强。那么,我们再来梳理一下华晨宇版《滑板鞋》的结构(标记了小节,建议比对谱子阅读,同时播放着音频效果更好):1-4小节有些事我都已忘记但我现在还记得在一个晚上我的母亲问我今天怎么不开心我说在我的想象中有一双滑板鞋与众不同最时尚跳舞肯定棒5-8小节整个城市找遍所有的街都没有她说将来会找到的时间会给我答案星期天我再次寻找依然没有发现一个月后我去了第二个城市这里的人们称它为魅力之都「交代背景:我对滑板鞋的渴求,和不可得」9-12小节时间过的很快夜幕就要降临我想我必须要离开当我正要走时我看到了一家专卖店那就是我要的滑板鞋那就是我要的滑板鞋「我找到了我的滑板鞋」13-16小节我的滑板鞋时尚时尚最时尚回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摩擦 摩擦 摩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 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我享受着穿着滑板鞋的摩擦感」17-24小节一步两步摩擦一步一步似魔鬼的步伐在这光滑的地上我摩擦一步两步摩擦一步一步似魔鬼的步伐在这光滑的地上我摩擦「穿着滑板鞋一步一步摩擦,我高兴得唱了起来」25-28小节月光下我看到自己的身影有时很远有时很近感到一种力量驱使我的脚步有了滑板鞋天黑都不怕有了滑板鞋天黑都不怕「我孤独地在月光下跳舞,但滑板鞋给了我勇气让我不再害怕黑夜」29-32小节这是我生命中美好的时刻我要完成我最喜欢的舞蹈在这美丽的月光下在这美丽的街道上我告诉自己这是真的这不是梦我告诉自己这是真的这不是梦「我尽情享受着此时此刻的美好,但我不知道它是否真实」33-36小节摩擦 摩擦 摩擦 摩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 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 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尔后就是段落的反复了,略过)有没有感觉结构更清晰、更有层次了?因为华晨宇把原曲粉碎成了素材,然后重新写了一遍啊。写出了布局合理、结构清晰、表达流畅的曲子之后,再按部就班地进行编曲、配器、演唱,最终形成了我们听到的成品。后面那些环节当然也重要,但「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过程,确实是发生在作曲部分呢。————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两版《我的滑板鞋》和它们的创作者呢?对于庞麦郎而言,他创作的歌词确实有闪光点,能够击中听众,引发一定的共鸣。但在音乐层面,他是个彻底的乐盲——他毫无节奏感,以至于在《我的滑板鞋》走红后他从未在任何场合像原曲那样完成过此曲的演唱。事实上,这首《滑板鞋》的旋律基本是由另一位编曲,用庞麦郎录制的音频小样重新剪辑切片后拼贴出来的(还有他的《摩的大飙客》和《西班牙的牛》都是由音频应用上的网友如此制作而成)。即便不去考证那些网友的言论真实与否,单凭歌曲本身也能发现很多痕迹:比如第13小节「一个月后我去了第二个城市」这句中,「去」字和「了」字是重合的,但在歌手上传的歌词文本里,它们还是单独存在着的;还比如歌曲前段各个音节还能卡准到节拍上,到了歌曲后段错位越来越明显——应该是义务编曲的网友贴累了。从这个角度上看,庞麦郎甚至都不能算作这首歌的作曲,至少不能算作唯一的作曲者。好素材能打磨出好作品,但好素材不等于好作品。庞麦郎发现了好素材,但没写出好作品。而华晨宇,则是那个把一首有闪光点但更有一大堆硬伤的残次品,粉碎回炉,重塑成了一首好作品的人。比写出这首好作品更宝贵的,是他从残次品中发现美感的感知力,以及去粗取精使其脱胎换骨的创造力。而观察创作者面对素材和半成品如何进行创作,则是提升我们感知力和创造力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我的滑板鞋》这个改编案例的价值所在)。————本不想破坏文章的完整性,可是有些话实在想说。前些日子没怎么花时间玩知乎,音乐话题里怎么多了这么一帮自以为是的乐盲?又是批我「不懂如何分析说唱」,又是说我「文章漏洞百出」的,那说唱到底该怎么分析啊?我的文章漏洞在哪儿啊?您倒是指点一二啊?不会又是那套「懂的人自然懂」吧?哈哈。再说了,一首歌你觉得好不好听,和一首歌写得好不好,完全是两回事啊,这种常识还需要再一遍遍地强调吗?我基于两首歌的节奏形态、段落结构写了一大篇对比分析,你自己觉得不好听然后甩下句「软文」就跑了——文不对题凸显了蠢,恶意揣测体现了坏。

标签:宇版,滑板鞋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nswer/3313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