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问答>房地产是支柱产业

房地产是支柱产业

2024-07-21 02:58:14 编辑:join 浏览量:587

房地产是支柱产业

目录

一、爆雷房企的结局

二、房地产市场回暖的现实难题

三、地产投资机构的避险策略

笔者按:

12月11日,在“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费。”

本以为监管层上述表态至少能给行业重新找回信心,却没想到周一、周二(12月13-14日)地产股出现了连续的集体大跌,而且这几天依旧还有知名房企陆续爆雷,已爆雷的房企也天天处于被投资者、供应商、购房人围堵的状态。

一、爆雷房企的结局

很多地产投资机构的同行说,自从踩雷以来,从来没睡过什么好觉。房企爆雷后,债券及各类房地产融资产品的投资人、银行、信托、私募、金控、小贷、担保公司等全都在抢跑,由此也引发了更加严重的挤兑,包括各类机构的抽贷、断贷、起诉、查封等动作。悲催的是,如果房企的债务规模到了几百或上千亿,在其他融资路径都无法维续的情况下,银行即便是想救也根本救不起,还不如直接放弃。市场普遍认为,如果2022年春节前楼市行情仍旧无法企稳回暖(也即销售市场无法回温),大部分民营房企将面临生死大劫,而且也很难逃过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对于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三高”房企来说,这一次楼市强调控打破了购房人的预期后,房企的销售端最先受到影响,销售难叠加回款难后,房企对供应商和投资人的久拖不欠慢慢转向躺平处理,随之二级市场引起股债双杀,做空量一上来后评级机构马上下调房企和产品评级,然后是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随之又导致进一步的股债大跌,最后引起客户不敢买房、金融机构不敢放款的后果,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房企的销售现金流和融资现金流全部停掉,时间一长房企自然就得死掉。

2021年12月9日,华夏幸福发布了一则公告,“债务重组计划已获债委会表决通过”。从化债方案来看,主要是如下五点:一是卖出一部分资产,回笼资金后用于偿债和项目开发;二是出售一部分好项目和好地块,出售的同时捆绑对应的债务;三是优先类金融债务展期5-8年还清;四是以拥有稳定现金流的持有型物业设立信托受益权份额后,用信托收益份额直接冲抵债务;五是剩余其他债务由华夏幸福通过展期、降息和后续经营逐步清偿。市场层面认为,华夏幸福的主要金融负债展期5-8年,可以为其后续恢复造血赢得一些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强企业后续应对债务压力的信心,但债务危机本质上还是未能解除,因债务本身只是在归还方式、归还日期及利率等方面得到了债权人同意,最终是否能筹措到资金还债还有待观察,比如目前华夏幸福的销售端基本没有动静,这为化债方案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型房企来说,上述债务化解方案确实可圈可点,甚至可能成为可供参考和复制的化债方案,但对于中小型房企来说,上述方案却很难有实施的空间,这或许也是大型房企和中小房企爆雷后结局的本质差异(大或许真的有大的好处)。当然,就现实一点的角度来说,上述方案对地产投资机构来说更多的只能是无奈地接受,房企需要以时间换空间,投资人只能慢慢等,展期并降低利息也好,免息且本金打折也好,至少还有个盼头,至于信托、私募等各类机构自己本身还能撑多久,这个可能得看每家机构自己的腾挪能力了。

二、房地产市场回暖的现实难题

在12月11日召开的“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 财经 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等就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行了权威解读。宁吉喆表示,“要加强居民基本住房保障。 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费。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 探索 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 健康 发展。 ”韩文秀则指出,“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牵涉面广,在国民经济中,在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都占有相当高的份额,对于经济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

12月8日-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关于房地产的表述如下:“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 探索 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 健康 发展。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来看,房地产当前已经从“稳市场”调整到了“稳行业”的迫切阶段。监管层重申“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从数据上最能得到直观的体现。根据统计的数据,以2020年为例,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7.3%,房地产及其产业链占我国GDP的17%;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7.3%,房地产及其产业链拉动的投资占全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的51.5%。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27.4%(2021年6月),2021年房地产融资增量占社融增量比重为20%。2020年中国住房市值占股债房市值的比例为66.6%,中国住房市值与股债房市值的比例偏高,居民大部分财富都在房子里。

很多人都不太明白,为何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回归会如此的困难。事实上,决定信心回归的三大因素没有彻底好转前,不管是房地产融资产品的投资人信心还是购房人的信心,在短期内都很难转变。从市场的走向来看,一是楼市销售端需要因城施策,对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进行适宜调整,销售端量、价的回暖是全 社会 对房地产市场信心回归的基础,也是实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 健康 发展”目标的基础;二是信贷政策的松动方面,目前主要是债券融资和银行融资方向对国央企和优质民营房企有所放开,但对其他房企的信贷政策并未有丝毫放松,因此大部分房企目前仍旧无法实现正常的融资和资金循环,这种情况也会积压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三是预售资金监管的问题,虽然个别城市已启用银行保函等替代的方式,但在“保交付”的压力下,大部分地方政府还是通过强监管的方式锁死了销售回款,也即房企即使有富余资金也面临无法调取的困境,这种有钱却无法使用的情况最终也会让房企的资金紧张面进入恶性循环,尤其是对偿债和新增投资的不良影响。

三、地产投资机构的避险策略

在这一波房企的爆雷潮中,地产基金和股权类信托产品的投资颇为受伤,从房企破产后的偿债顺序来看,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购房人债权>工程款优先受偿权>抵押债权>员工工资>税款>普通债权。对于我们做股权投资类产品为主的机构来说,交易对手(房企)出现爆雷的情况下,我们其实也会非常被动,一是房企爆雷后项目卖不动,而且即便是愿意降价亏损也卖不动;二是新的融资款进不来,基本没有机构愿意继续提供资金并置换掉我们的前融资金,而且即便是银行有放按揭贷款,政府在保交付的原则下也会牢牢锁住监管账户资金,也即很难通过销售回款偿还我们的前融本息。

为了更好地解决融资到期后无法顺利退出的问题,我们目前主要是调整了以下的几点业务策略:

1.引入合作方

比如我们与融资方股东沟通,直接由我们引入接盘方或新的投资方,原融资方股东退出项目公司(房企爆雷后继续留在项目公司时会影响项目公司的融资和销售)。

备注:HD在深莞区域的很多项目都是合作方(包括投资机构)直接收购HD持有的项目公司股权,或者合作方(包括投资机构)直接寻找第三方收购HD持有的股权。

2.对赌处理:强制拖售

鉴于退出阶段可能存在纠纷或争议,我们目前已更加注重在前融进入时就通过对赌协议的约定提前明确到期后的强制拖售安排,同时也更加注意投后阶段强监管的落实,包括对项目公司章证照、银行账户等的控制,对项目公司的收支管理及资金监控等。

3.共益债处理

如因纠纷或争议问题最终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我们一般都会考虑引入代建方通过破产重整程序实现共益债的投资,不过前提是我们在前端的投后监管比较到位(比如保险箱没被融资方抢走),包括项目公司的资产、债权、债务等都在可控的范围。

4.诉讼处理

该方式较为常规,不再赘述。

标签:支柱产业,房地产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nswer/32662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