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问答>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2024-04-05 18:48:21 编辑:join 浏览量:599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墓志铭,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1837年,患了结核病的特鲁多医生来到人烟稀少的撒拉纳克湖畔准备等待死亡,因为在那个年代,结核病就是一种不治之症,一旦罹患,只有死路一条。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他沉醉在对过去疗养院——“村舍adecor-none=href=http://zhidao.baidu.com/search?

word=%E7%96%97%E5%85%BB%E9%99%A2fr=qb_search_expie=utf8target=_blankrel=nofollowdata-word=2log=pos:innerLink疗养院”。

特鲁多还成了美国首位分离出结核杆菌的人,并创办了一所“结核病大学”。

1915年,特鲁多医生最终还是死于结核病,但是,他比当时罹患该病的大多数人的生存时间要长得多。

他被埋葬在撒拉纳克湖畔。

让他名声远扬的,并不是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而是他墓碑上刻着的话,他一辈子行医生涯的概括与总结——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光。

对于这句铭言,有人说它总括了医学之功,说明了医学做过什么,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也有人说,它告诉人们,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还有人说,它向医生昭示了未来医学的社会作用。

医学是面向人而生的,是为了呵护人的健康、解除人的种种不适而产生的一种专门的学问。就本质言之,医学是为了人、为着人的。

过去,医学所要救助的目标一直是生病的个体,而非人类这个物种。这句铭言就是对医学所起作用的真实写照,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医学,揭示了医学的真谛。时至今日,很多医务人员仍在践行着这句铭言,表达着医学对生命的挂牵。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既神圣,又质朴。治愈、帮助、安慰,对于医学和医生来说,是沉甸甸的6个字!

“去治愈”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积累。

“治愈”是“有时”的,不是无限的,这里的分寸把握很精细。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而患者也不要盲目相信医学的“本事”,对医学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就算治愈了,医生也应该客观地评估其成效。

事实上,绝大多数医生都追求精湛的技术水平,试图做一个真正能“治愈”的人。这也是医学的人文性使然。

给病人以援助,是医学的经常性行为,也是医学的繁重任务,其社会意义大大超过了“治愈”。

技术之外,医生常常要用温情去帮助病人。

从古至今,一切医学技术都是对身处困境的人的帮助。

医学的作用只是帮助而已,不必渲染夸大其“神奇”。

通过医学的帮助,人们才能够找回健康、保持健康、传承健康。

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

安慰也是医学的一种责任,它饱含着深深的情感,决不能敷衍了事。

如何学会安慰病人,坚持经常安慰病人,是一个大课题,很见功力! 可以说,这句铭言明确了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

抽去医学的人文性,就抛弃了医学的本质属性。

标签:治愈,安慰,常常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nswer/30073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