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问答>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怎么理解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怎么理解

2024-03-24 13:38:05 编辑:join 浏览量:602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怎么理解

[出自]:陆游《梅花绝句》

他特别珍视蜀中十年的生活。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临终犹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其诗以豪迈雄放为主导风格,词则兼备豪放、婉约之长。有《放翁词》。

[原文]: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释]:

坼:裂开,此谓花朵绽开。 [译文]:

听说梅花冲破早春的严寒在清晨寒风中开放,远远地望去那些梅花树就像一堆堆的白雪一样,欣喜出游足迹踏遍四周群山中.我何时方能把自己变化成数亿身影啊,在每棵梅花树下站那么一个"我"(放翁)。 [说明]: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才是抒情,所以你说前两句“抒发作者什么感情?”,不如问全诗的感情。

陆游这个人,平生是不得志的,但是品德是高洁的,北伐的意志是坚强的,但时运不济,主庸臣昏。梅花不畏严寒,傲雪独立的品格,是作者最为欣赏的。前面“雪堆遍满四山中”讲雪,有暗语朝廷昏聩的意思,所以后面“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作者就直接以梅花自比,幻想自己可以如梅花一样能够开遍天下,暗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赏析]:

诗头两句写得很平实朴素:听说梅花冲破早春的严寒在清晨寒风中开放,诗人闻讯后,自然欣喜万分,于是马上出游寻访。结果,他看到的景象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想,晓风中开放的梅花,不是唐代诗人齐已笔下的“一枝”,也非宋代诗人林逋所吟的“疏影”,而是,树树枝头如瑞雪普降,漫山遍野竞相开放。诗人面对四周花海,竟一下子不知欣赏哪一处为好。

紧接的两句,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身化千亿,设想可谓奇妙之至。梅花与诗人面面对应,是梅耶?是人耶?一时实难轻分,这又是诗人命笔奇特之处。这两句虽是点化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的诗意而来,但用在“雪堆遍满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贴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极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诗人78岁的高龄,面对树树姿态有异的梅山花海,一时当然不能逐个寻芳,所以化身分之赏之,自属妙想,此其一。又陆游年事虽高,但童心未泯,平时常有“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举动惹人注目,此时他突发奇思,想学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陆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间不分高下的感觉,如今面对千万树盛开的梅花,诗人自负当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视,须化身千亿才能与之匹敌相称,方不辜负诗人对梅花的一番感情。综观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虽有借鉴之处,深入地体会实属情景相生之辞,正如当年林逋点化江为诗成梅花绝唱一样,均经过诗人的再创造,融会陶铸古人诗意而自出机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诗更富有盎然的诗意和逗人入胜的意境。

此诗虽小,然意趣甚丰,诗人爱梅入微,曾断言“后五百年君记取,断无人似放翁颠。”读了此诗,可知此言不虚。

标签:一放翁,一树,千亿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nswer/29559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