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年 5 月,马来西亚反对党在第三届全国选举中获得 50.9% 的选票,首次超越由巫统等政党组成的联盟。5 月 13 日,反对党和巫统的支持者在雪兰莪州和首都地区爆发流血冲突,执政的联盟当即将冲突归咎于反对党,并在首都等地实行戒严。
根据马来西亚官方报告,共有 196 人死于这场骚乱,其中华族 143 人,马来族 24 人,被捕者多达 9143 人,其中华族 5126 人,马来族 2077 人,印族 1874 人。骚乱爆发后,马来西亚实行了 2 年的紧急状态,议会停摆。
扩展资料:
传统上,马来西亚官方将五一三事件描述为一场种族冲突。二战后,马来西亚逐渐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一个多民族的独立国家。马来族是人口最多的族群,但华族在社会经济等领域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不平等酿成了两大族群之间的矛盾。
基于这一历史叙述,马来西亚政府于 1970 年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在教育、住房、公共工程等领域实行向马来族及土著倾斜的配额制,以缩小族群之间的社会与经济差距。
1970 年代发展起来的石油、制造业,帮助缓和了马来西亚的社会矛盾。同时,政府也更为小心地处理种族关系,维持各族群政治权力的平衡。对于五一三事件的历史事实,官方则选择低调处理,在中学教科书中亦笑渗甚少着墨。
近年谈销来,柯嘉逊博士、李光耀等学者或政治人物提出,五一三事件很可能是巫统权力斗争的结果。骚动不是自发的,而是经过了精心设计,巫统激进派试碰侍脊图借此逼宫路线温和的“国父”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东古于 1970 年辞职。
如今,年轻一代的马来西亚人对五一三事件所知有限。教科书的粗线条叙述、公开资料的贫乏、老一辈的谨慎与恐惧,都让真相显得遥不可及。五一三事件 50 周年之际,一些学者、媒体人和年轻学生都在呼吁正视历史,以真正实现族群和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一三事件
标签:马来西亚,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