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问答>本能寺之变的具体过程和人物

本能寺之变的具体过程和人物

2023-02-23 15:34:05 编辑:join 浏览量:630

本能寺之变的具体过程和人物

本能寺之变发生在日本天正10年6月2日(公历1582年6月2日),织田信长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起兵谋反,杀害其主人信长。几近统一日本,结束战国乱世的织田信长殒命,日本历史也由此被改写。  【历史背景】  灭亡武田氏后,织田信长于四月二十一日从甲斐启程,回归安土,途中还在富士山饱赏美景。五月十五日,德川家康和降将穴山梅雪斋信君受邀来到安土,信长派明智光秀担任“接待役”,隆重地招待了他们。  当时织田信长的威望和势力都如日中天,他控制了以京都为中心的最富庶的半个日本,四周割据势力,即便毛利、上杉、北条等,规模也都远远无法与其相比,重新统一日本,创建一个不同于以往朝廷或幕府的新形式的中央政权,已经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信长在此前几年,已经着手创建几个地区性的大军团,准备四面出击,扫荡不肯服从的残余诸侯。  信长麾下,此时主要有六大军团:一是东山道军团,由泷川一益担任总大将。攻灭武田氏后,一益进驻上野厩桥城,继任关东管领,着手与北条氏争夺关东地区的统治权。  二是北陆道军团,主将柴田胜家,他统率前田利家、佐佐成政、不破光治等将进入越中,与上杉氏争雄。此时,他正在围攻上杉氏属下的越中鱼津城。  三是南海道军团,主将为信长第三子神户信孝,以丹羽长秀作为辅佐官,负总的责任。这一军团的目标是正快速崛起,即将统一四国地区的长宗我部氏。  山阳道军团总大将是羽柴秀吉,自去年攻陷鸟取城后,他又率大军杀入备中国,包围了毛利名将清水宗治守备的高松城。面对汹涌而来的毛利援军,秀吉掘开附近足守川水,以隔绝高松与外界的联系。后世遂有“饿杀三木,渴杀鸟取,不用一兵,水淹高松”的民谣流传。  山阴道军团总大将是明智光秀,他在平定丹波和丹后以后,又从羽柴秀吉手中接管了但马、因幡、伯耆三国的军事。其实他和秀吉所要面对的敌人是一致的,都是安艺的毛利家,因为毛利大军救援高松,秀吉写信向信长求援,于是信长临时终结了光秀的接待任务,命令他尽快集结军队,西向增援。  最后是德川家康负责东海道的事务。此时家康已领有三河、远江、骏河三国,势力比当年的今川义元还要庞大,他将策应甲斐的河尻秀隆和上野的泷川一益,对抗割据关东的北条氏。但在此之前,他应邀与穴山信君同来安土,受到热情款待,并在数日后由织田信忠陪同上洛觐见天皇,然后转往堺游览。  1582年三月十五日,羽柴秀吉从播磨的本城姬路出发,四月四日进入宇喜多本城冈山,他派出心腹蜂须贺小六正胜、黑田如水斋孝高,劝说清水宗治投降,并允诺将备中一国都赏赐给他,但遭到宗治的断然拒绝。其后,秀吉攻克了高松以北的冠山、宫路山两城,切断清水宗治与毛利本领之间的联系,五月七日,重兵围困高松。  高松城三面沼泽,剩余一面也挖有多道壕沟,羽柴大军难以直薄城下。于是秀吉召集了附近百姓并自己的部下,在高松城南,自城东的蛙之鼻到城西的赤滨山,建起了一道长达四公里的长堤,堤成后,即将附近足守川的河水灌入。高松城变成了湖中孤岛,彻底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毛利家对高松之战也非常重视,当主毛利辉元亲统近五万大军前来增援,他两位优秀的叔父——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也均从行。秀吉闻报,即写信向织田信长求援,称:“毛利辉元亲率数万骑与我对阵,欲救高松,两阵距离约十町”,此时如能得到“御势御合力”,则“将西国于当年中悉归于幕下之事,如在掌中”。  很明显的,秀吉希望信长可以将主力调往西线,在高松城下与毛利军来一场大会战,从而彻底击垮这头雄踞西方的猛虎,他相信此战如胜,则当年年底前就能期望得到毛利家的降伏书状。于是信长命明智光秀、细川忠兴、池田恒兴、中川清秀、高山重友等诸将整备兵马,火速前往增援。  当然,这样大规模的决战,他织田信长本人是不可能不出场,亲自莅临前线指挥的。五月二十九日,德川家康一行前往堺游览,织田信忠没有陪同前往,因为他听说父亲信长将在数日内上洛,因此决定留在京都等候。二十九日,信长从安土出发前往京都,随同的不过“小姓众百五六十骑”,估计他将在觐见天皇后,即亲自领兵前往中国地区。  信长一行在雨中缓缓进发,朝廷的公卿们在山科栗田口恭候他的到来。信长的小姓森兰丸首先驰马来到山科,告知公卿们不必远迎。下午四时许,信长进入京都,下榻于四条坊门的本能寺,而信忠则住在相隔不远的妙觉寺中。他们这时候绝对不会想到,危机正在步步逼近……  http://baike.baidu.com/view/67345.htm

标签:本能寺,之变,人物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nswer/285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