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问答>莎士比亚sonnet18赏析【浅谈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sonnet18赏析【浅谈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2024-01-16 08:08:23 编辑:join 浏览量:626

莎士比亚sonnet18赏析【浅谈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是产生于中世纪意法交界的普罗旺斯地区的民间诗体,其名源于普罗旺斯语sonet,英文为sonnet,最初的意思是“littlesong”(短小的歌),原是一种用于歌唱的抒情小诗,有些类似中国古代的“词”。它大约于13世纪被意大利文人采用,到14世纪出现第一位十四行诗代表诗人彼特拉克,他将这种体裁在其诗中予以完美的发挥,成为最早的著名的十四行诗作者。16世纪初,英国的两位贵族诗人托玛斯・威阿特爵士(Sir Thomas Wyatt, 1503-1542)和萨瑞伯爵亨利・霍华德(Henry Howard, Earl of Surrey, 1517-1547)把十四行诗形式引进英国,不久就风行英国诗坛。其后,由莎士比亚打破传统模式,自创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莎士比亚体(即英国体)十四行诗。莎士比亚体有别于传统的押韵形式,由三个四行诗节(three quatrain)突转(tum)到一个结尾偶句(concluding rhyming couplet),由于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的逻辑或情感的这种“突转”,点睛之笔就落在了第十三行和第数岁十四行,这个偶句也就往往成为警句和格言。   莎士比亚之所以能以其精湛的诗艺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的最高峰,特出之处在于他能用这种章法十分严谨的诗体表达出强烈的真情实感,声韵优美而又寓意深刻、主题鲜明。莎学家斯托普斯女士(Charlotte Stopes)在1904年这样评价莎翁的诗:莎士比亚的艺术的完美,哲理的深邃,感情的强烈,意象的丰富多样,诉诸听觉的音乐的美妙,只有在他的十四行诗中才表现得最为充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能得以较为完整的保存,要归功于伦敦的出版商托马斯・索普。按照文献记载,他在1609年获得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独家印行权,不久,这本书就公开出售了。索普的版本包括154首十四行诗,这就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最早的、最完全的“第一对开本”(FristFolio),也是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所有莎诗。关于莎翁十四行诗写作的年代,尚无定论。有些评论家认为写于1594-1596年之间,另一派意见是大部分写于1598-1603年之间,还有人认为写于莎翁创作的各时期。这些十四行诗的内容按照18世纪末两位莎学家梅隆(Malone)和斯蒂文斯(Steevene)的解释(1780),大致是这样的:从第1到126首是写给或讲到一位美貌的贵族男青年的;从第127到152首是写给或讲到一位“黑女郎”的;最后两首与整个故事无关。这种解释一直广泛流传到今天。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十四行诗的传统主题是爱情和友谊。莎翁十四行诗也充分体现了欧洲文学十四行诗的这一传统内容,但莎翁对此传统也有所创新。在莎诗中人文主义成为诗歌的核心主题。“中世纪,人的思想被控制在神权政治之下。人文主义解放了人的思想并使其认识到人自身的价值,人们把对神的崇拜转为对人类自身的崇拜”(王佐良,李赋宁:《英国文学名著选注》,商务印书馆,1983,P255),诗人从不同方面高度赞扬了人类的伟大与不朽,表达了对友人及爱人的赞美与热爱,以及对人类爱情及文学艺术感染力的无限崇敬。   下面对莎翁最为著名的第18首十四行诗略作评析,期望能从中些许地领略到莎翁诗作的艺术魅力。   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拟作夏日?   你可是更加温和,更加可爱;   狂风会吹落五月里开的好花儿,   夏季的生命又未免结束得太快;   有时候苍天的巨眼照得太灼热,   他那金彩的脸色也会被遮暗,   每一样美呀,总会离开美而凋落,   被时机或者自然的代谢所摧残;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决不会凋枯,   你永远不会失去你美的仪态;   死神夸不着你在他影子里踯躅,   你将在不朽的诗中与时间同在;   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   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第一句,“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拟作夏日?”热烈、浪漫的情怀扑面而来,比喻新奇而内薯滚睁蕴丰富。历来对人的赞美,无不比作花、月、或太阳这样具体的事物。如中国形容人的美常用“面如满月”、“眉若远山备卜”、“目似点漆”之类。但在这里,莎士比亚将友人比作“夏日”,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种季节――英国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英国位于北纬50-60度之间,气候特点决定了其夏季气温宜人,倒同中国的春季极为相似。这个比喻并不由具体的意象引发人的联想,而是由季节将人带入相应的美的感觉之中。这种感觉由于意象的巨大包孕性而更加丰富多彩。因而,诗人所赞美的就不仅仅是爱友的形色之美了,而是这个人所具有的由外而内的一切特质以及给和他在一起的人所带来的心怡之感。这句用问句“能不能”,似乎是在商量,更多的是斟酌。当然不能。因为“你可是更加可爱,更加温婉”,将爱友的可爱再次深化。   接着六句,诗人承接第一句的夏日的总体意象,将夏日中的种种美好景象与友人一一对比,从细部突出友人的美。七八行总结每一样美,“每一样美呀,总会(离开美而)凋落,被时机或自然的代谢所摧残”。是啊,花会凋谢,太阳会暗淡,但是夏天,夏天却永远是明亮的、温暖的、可爱的,这是“夏天”这个意象的另一个妙处。   如果说诗人出于对爱友的热烈感情,或是出于美好的愿望而认为爱友的美是如夏日一样永恒的话,那么第十一行就让人有些费思量了。“死神夸不着你在他影子里踟蹰”,作为人类的爱友,他的美怎么能躲过死神之手的劫掠呢?原来,友人的美将与自己的诗行一起得以永生。最后两句体现了莎翁的人文主义思想,使全诗的境界得到升华。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他的作品肯定人的智慧、美德、力量、理想、友谊、爱情、幸福、荣誉、肉体和精神魅力,他对人类的颂扬通过哈姆莱特之口已为大家所熟悉:“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与自然相比,自然是伟大的,而人的智慧尤其伟大,它可以超越自然、超越时空而达到永恒。诗人在最后自信地宣告:“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的见”,“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多么明确的自我认识,多么准确的自我评价,多么认真而巨大的自信心!诗人在这里并非是夸口,历史证明了他自我评价的正确。有人说诗歌是不可翻译的,虽然莎诗的许多优美之处在传译的过程中会受到损伤,但通过这首译作,我们依然可以欣赏到莎诗音韵的和谐、优美,气质的委婉、甜蜜。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不仅在英国的抒情诗宝库中、而且在世界的抒情诗宝库中已然成为最为夺目的明珠。他的十四行诗在其所阐述的哲学、宗教等主题方面,在其所表现的作为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方面,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应该是不为过的。      田泥,华中师范大学高师班学生。

标签:莎士比亚,浅谈,赏析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nswer/27744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