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主任医师为南京市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近50年,从事中医耳鼻喉专业20年,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现将其验案整理如下。
1 扶正祛邪法治疗鼻鼽
男,13岁,20030312初诊,阵发性鼻痒、流清涕反复发作10年,此次发作1周。
清晨起床时一睁眼或遇风即喷嚏阵发性发作,流大量清鼻涕,鼻塞不通,平素恶风怕冷,易出汗,形体消瘦,面色白,气短懒言,头昏乏力,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弱。
鼻镜检查:两鼻下鼻甲粘膜淡白、水肿,鼻道有水样分泌物。
诊断为鼻鼽。
处方:麻黄6 g,嫩桂枝6 g,荆芥6 g,生黄芪20 g,防风6 g,细辛3 g,蝉衣6 g,党参8 g,白术6 g,泽泻10 g,菟丝子8 g,此药煎水日服2次,连服7 d。
1周后复诊:鼻痒消失,清涕明显减少,打喷嚏次数减少,鼻塞、头昏好转,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处方:生黄芪20 g,防风6 g,白术6 g,细辛3 g,蝉衣6 g,党参8 g,淮山药10 g,熟地6 g,当归6 g,菟丝子8 g,乌梅5 g。
症状基本控制,无复发。
按:鼻鼽,西医又称变应性鼻炎。
“证治要诀”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
王湘主任认为本病病位在鼻,其本在肺、脾、肾,发病内因主要为肺脾肾三脏虚损,功能失调;外因多为风邪异气侵袭鼻窍所致。本例患者年少起病,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娇嫩,肺气失养、脾常不足,肾气未充,风寒外邪易侵袭发病。
王老辨证为本虚标实证,即肺脾肾亏虚为本,风寒侵袭所致表证为实。治疗宜取扶正祛邪、以益肺解表健脾补肾为根本治疗大法,治疗初期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缓解期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以麻黄、桂枝、防风辛温通窍散寒、助阳化气;细辛芳香通窍、温肺散寒;荆芥、蝉衣疏风透表,祛除在表之邪;生黄芪、党参、白术、淮山药健脾补益肺气;菟丝子善养脾肾之阴,具有益气养阴之功效;当归、熟地养血活血,滋阴润燥并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缓解期使用乌梅具有敛肺、收湿止涕,不留邪于肺的作用。诸药合用,临床疗效显著。
2 化痰泻浊法治耳眩晕
女,36岁,初诊20020323,患者头晕耳鸣4 d。
4 d前因劳累而突感右耳嗡鸣头晕, 视物旋转、两目懒睁,转头、弯腰 则恶心欲吐,口中清水泛泛,胸闷,不欲饮食,全身乏力,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濡滑。
既往无颈椎病史。
诊断为耳眩晕。
处方:半夏15 g,白术10 g,天麻10 g,钩藤15 g,姜竹茹10 g,大枣5枚,陈皮6 g,泽泻10 g,石菖蒲10 g,生薏仁10 g,佩兰10 g,此药7剂,水煎,1剂/d,分2次徐徐服下。
0331复诊:患者头晕好转,耳嗡鸣声减轻,两目能睁,身体能缓慢活动,仍有恶心,口中清痰多。
舌质淡胖苔腻,脉濡滑。
处方:法半夏10 g,白术10 g,天麻10 g,钩藤15 g,姜竹茹10 g,茯苓10 g,陈胆星10 g,大枣8枚,泽泻10 g,石菖蒲10 g,葛根10 g。
上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1月余而愈,随访至今未发。
按:耳眩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梅尼埃氏综合征”。
《金匮要略》曰“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眩晕”。本例患者劳倦过度,肝失疏泄,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正如《丹溪心法・头眩》所说:“此证属痰者多,盖无痰不作眩也”。
结合病史,四诊合参,当属痰浊中阻、清阳不升、蒙蔽清窍所致耳眩晕。故治疗用半夏降逆止呕;白术理气健脾;合用加强健脾燥湿化痰为君;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止眩为臣;大枣健脾和中;陈胆星、竹茹清热除痰为辅,泽泻、白术、菖蒲、车前子等利水燥湿;葛根升清舒筋、直通耳窍。调和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化痰、泄浊止眩之功,诸症自解。
3 行气解郁法治梅核气
女,46岁,初诊20021207。
患者咽喉有异物感反复发作2月余,常自觉咽中有物黏附,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讲话稍多则感颈部作胀、有紧扎感,伴胸闷胸胁胀痛,长叹气以舒,饮食如常,食之无味,嗳气时作。
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腻、脉弦。
追问病史:患者爱儿年幼独自在外地求学,常烦恼不能亲自陪读。
诊断为梅核气。
处方:半夏10 g,陈皮10 g,川朴10 g,紫苏10 g,广郁金10 g,制香附10 g,枳壳10 g,络石藤10 g,射干10 g,山豆根10 g,甘草2 g。
7剂,水煎,1剂/d,分2次服下。
1214复诊:咽中异物感仍有,喉中痰易咯出,颈部作胀感减轻,胸闷胸胁胀痛好转,嗳气偶作。
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处方:半夏10 g,陈皮10 g,川朴6 g,紫苏10 g,广郁金10 g,制香附10 g,醋柴胡10 g,枳壳10 g,云佛手10 g,络石藤15 g,射干10 g,甘草2 g,守上方加减2月余而愈。
按:梅核气与现代医学“咽部神经官能症”相似。此病中年妇女多见,属金匮妇人杂病之一。病因多由情志所伤,肝失调达,肝气郁结,痰气相凝博于咽喉而发病。正如《直指方》指出本病系“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积聚而成”。此例患者属思虑过度,痰气交阻,郁结咽喉。
王湘主任首先给予病人详细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药物治疗行气解郁、化痰利咽为治疗大法,其中半夏化痰开结,和胃降逆合川朴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共为君药;陈皮助半夏化痰行气;紫苏宽胸畅中,宣通郁气;广郁金、制香附、醋柴胡疏肝行气、化郁导滞;枳壳、云佛手宽胸和胃理气;络石藤、射干、山豆根清热利咽、通利咽喉。
诸药合用,则痰气郁结之证自可解除,疗效满意。
(责任编辑:刘振龙)
标签:耳鼻喉,王湘验案,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