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治疗性(therapeutical)应用的基本原则(basicprinciples):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菌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生素治疗策略仍强调早期、恰当、足够。对于治疗持续时间,足程很关键。药物选择需同时关注疗效和耐药,防治过度治疗,考虑风险因素和强调病原体快速诊断(筛查)方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医师在给患者使用抗菌药时,首先须证明患者确实存在感染,所以尽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尤为重要。开始用药前医师先采用相关标本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危重感染患者在标本送验后立即接受经验治疗。患者的感染原经确定后,医师要根据药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特点、适应证、不良反应等结合药源、价格因素,给患者选用抗菌药物。医师还须按照患者(如新生儿、老年、妊娠妇女、哺乳妇女、肝、肾功能减退者等)的生理、病理状态合理用药。对于抗菌药的预防用药、局部用药、联合用药情况,医师要严加控制,如果患者出现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原因未查明等情况,应禁用抗菌药。医师在给患者处方抗菌药时,还须制定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并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抗菌药物预防性(preventive)应用的基本原则: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时,在送检有关标本作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empiric)治疗。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原则为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选用(choosing)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使用由肝脏清除的药物,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为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使用由肾脏清除的药物;使用不需减量经肾、肝两途径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避免使用需减量经肾、肝两途径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明显耳、肾毒性,<6岁小儿患尽量避免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喹诺酮类抗菌药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①非限制使用;
②限制使用;
③特殊使用。“优化抗菌治疗”的核心思想是:“提高感染性疾病初始治疗的成功率、缩短抗感染治疗疗程和减少耐药发生”。提高初始治疗成功率的前提是进行正确诊断,充分评估宿主因素及致病病原体,尽可能选择正确的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缩短抗感染治疗疗程是指在保证临床疗效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疗程,减少耐药发生。
标签:抗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