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申论这个词,但是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的却不是很多。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申论是公考中的科目之一(另一科目为行测),所谓申论就是把事情说清楚,加以论证。而公考中申论就是针对当前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对策。
在实际的考试中,申论又分为两类:一般省级机关、省会城市机关为"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的申论,县、市级机关为“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申论。
对申论的理解很简单,但是要考好申论却不容易,经常会有考生认为“申论的评分标准令人捉摸不透”,“考申论就是凭运气”,“上次考了七八十,这次却只有三四十”等等,其实申论并不难,关键是要找到申论的“公考思维”。
题目:
点题。这点很重要,申论不是抒情诗歌也不是散文,对着一个文艺十足的申论标题,评卷老师是绝不会给出高分的。
其次题目不要太长,点明中心就好;可以结合复合句式,最好能够使用概括等大气一点的语句,这个平时可以多看看专题网站上面的发言题目,那就是很好的例子。
如下,就是一些不错的申论题目:
结构:
申论最重要的是结构,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升华”四个部分。
1、提出问题
这部分较简单,多数考生也都能容易的完成,一般都是对给定材料进行中心思想的归纳,最后缩减提炼出的就是文章的问题。
2、分析问题
分析的作答角度,是一个偏主观的方向过程,是对一个问题判断的过程。而现在的社会又是一个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判断同一个事实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在写申论中我们要注意出题者要的是我们能够站在管理者或者执行者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企业职员、一个农民、一个社会管理者对同样的公共安全事件看法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同个部门不同岗位的人之间的角度也都是不一样的,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要求考生站在公务处理的立场,考虑公共利益并以此作为标尺和价值标准,给出适当的结论。同时还必须抓住材料的侧重点,看清楚材料是在原因还是在危害,以及危害的种类否则容易出现跑题现象。
3、提出对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善于提出方案,也要善于使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这是提出可行性方案的前提。要明确对策的出发点了落脚点,,同时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
同时还要保证对策具有针对性;这里说的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Ⅰ、是指对策方案应该与所给定材料的倾向性相吻合;Ⅱ,是指对策方案要紧紧围绕前面概括材料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切中要害。针对给定材料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时,首先要根据题目给定的角色进行认真筛选,抓住核心问题,切忌平均使用力量,甚至本末倒置。
另外可行性也是一个评价的重要标准,只有找准了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才能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一般来说,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是指要有明确的主体也就是执行人;也要注意明确执行步骤,即制订出来的对策方案怎样执行;还有,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条件,即制订出来的对策方案在什么条件下实施。
当然这些的基础是首先要看其根本观点是否正确。命题人在命题和确定参考答案时,首先考虑的也是政治方向以及舆论导向。
4、小结升华
这里有个简单的小窍门,回到材料中有看是否有专家的发言讲话,有的话并使用上会是一个很好的升华,当然如果没有的话,我们也完全可以从平时积累的素材中寻找。
有些考生在结尾时可能时间不够,这时候去整理讲话也显得时间不足,此时不妨试试将前面所写内容的主题句串联起来,效果一定不会差的。
标签: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