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问答>针刺伤

针刺伤

2023-07-07 01:16:51 编辑:join 浏览量:538

针刺伤

1针刺伤该如何应对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针刺伤

美国护士协会一项调查显示:护理职业健康和安全最关注的前10位问题之一:针刺伤(锐器伤)后传染病。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

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护士因工作原因,经常与缝针、刀、剪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接触,这使护士经常暴露于职业性危险因素中,尤其是利器损伤。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有关专家评估中国艾滋病感染者约65万人,近年来以30%的速度递增。我国还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丙肝的感染率为3%,医护人员发生感染的机率也就随之增加。

发生针刺伤后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75%的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查看患者是否有无乙肝、丙肝、HIV等阳性感染,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与患者沟通经患者同意后,主管医生应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测。

公共卫生科应立即给发生针刺伤的医务人员开具乙肝、丙肝、HIV检查单。

5.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

公共卫生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辖区疾控中心报告,由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2针刺伤的职业危害

针刺后被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危害

2.1 身体危害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黏模), 约占80%。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对针刺伤后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进行分析后得出, 1次被H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的HIV、HCV感染的可能性分别为0.3%~0.5%、4%~10%, 而易感人群发生1次HB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为6%~30%。但它们通过意外接种感染的机会相对很低。

乙型肝炎病毒(HBV)则较HIV的致病性强, 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 一次随时发生的针刺伤导致乙型肝炎的几率为1/5000。另外, 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 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2.2 心理危害医务人员在受到针刺伤后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心理压力, 有时还会带来工作行为的改变, 尤其是在被带HIV的针头刺伤。

2.3 经济危害根据美国医院管理机构报道, 1例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后终身约需100万美元用于检查、治疗、弥补因病不能工作的损失和作为丧失工作能力的赔偿, 即使没有感染,每例针刺伤后相关检查及治疗花费也需51~3766美元。

2.4 社会危害血源性传播疾病存在着从患者到工作人员和工作人员到患者的双向传播途径。

由于HBV传染力强, 目前很多国家已达成共识, 限制患有HBV的医务人员为患者从事有创性操作。

但对于HCV和HIV阳性的医务人员各国意见尚不一致。

3 针刺伤后被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影响因素

3.1 针头的污染源最具有传播疾病能力的是直接进入静脉或动脉的针头, 其次为肌内注射针头, 而进入患者静脉输液管道的针头其传播疾病的能力几乎为零。

3.2 针刺的深度针刺越深, 针头带入的血液越多, 会增加传染疾病的危险。

3.3 针头的口径粗细有研究表明口径20号的针头所携带的血量是口径27号针头的30倍。

3.4 针头的类型即空心针和实心针。

空心针如抽血、注射针比实心针如缝针所携带的血量多, 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大。

由于护理人员多被空心针刺伤, 而医生的针刺伤多由缝针造成, 且是在戴手套的情况下发生的, 因此, 护理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远高于医生。

3.5 针刺伤时是否戴手套针刺伤时戴1层手套会减少50%以上的接触血量, 戴2副手套则会减低70%以上的血量, 尤其在使用实心针时戴手套的防护效果会更好。

3.6 针刺伤时是否注入血液如注入血液则会增加感染疾病的危险。

3.7 是否接种疫苗目前仅有HBV疫苗。

接种HBV疫苗后, 如果抗体量达到100IU/L表明接种成功, 能有效保护受刺伤者免受HBV感染。

3.8 针刺伤后是否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于HBV易感者针刺后及时注射HBV免疫球蛋白有效率可达到75%, 联合使用HBV疫苗效果会更好。

可疑HIV感染者在伤后几小时内使用叠氮胸苷(zidovudine)进行治疗, 会使感染HIV的危险性降低81%以上。

4 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

4.1 护理人员未严格遵守操作程序研究表明护士在工作中粗心大意, 未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技术不熟练是导致针刺伤发生的因素之一, 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

①抽取药液配液时;

②分离使用后的注射器或输液器针头时;

③用双手将针头套入针帽时;

④毁形或浸泡针头时;

⑤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

⑥收集一次性医疗用品时;

⑦用手折安瓿后徒手处理用后安瓿;

⑧为不合作病人治疗时缺少必要的协助;

⑨传递锐器时未集中注意力。袁秀萍的调查研究发现护士锐器伤主要发生在针头使用后到丢弃之间这一过程中, 如回套针帽, 摆弄针头, 浸泡毁形, 送针头处理等, 89%的针刺伤发生在手部, 非惯用手的拇指和示指损伤是最常见的受伤部位。针头在使用后应及时丢弃。如过多增加套回针帽, 取下针头, 浸泡等操作会大大增加护士锐器伤的时机。据谢珍红、聂军等的报道, 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工作行为分两大类: 一类是以病人日常治疗护理密切相关的行为, 占锐器伤原因的40%, 其中抽血、肌注、静注、指尖血糖试验, 将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标本从注射器注入标本容器等行为占19%, 另一类为清洗及处理针头相关的行为, 其中分离或连接静脉管占16%, 清洗锐器导致的锐器伤占12%, 40.5%的锐器伤发生在病房, 多数锐器伤的发生不是随机不可避免的, 其发生与护士个人认知态度, 行为和个性等因素有关, 42%的锐器伤是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 74%的锐器伤是工作紧张或繁忙时发生的。任小英等调查结果显示, 注射前的操作针刺伤行为占14.03%, 虽此时无感染性病毒, 但留下伤口, 增加感染率, 注射时的针刺伤多发生在拔针时, 其刺伤率16.96%, 注射后用具处理为62.68%, 提示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卫生部门一次性物品处理的要求是避免针刺伤的重要措施之一。

4.2 护理工作职业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不强, 对标准预防内容缺乏依从性是发生针刺伤的另一个危险因素。有调查显示:39.7%的护士对标准预防内容不是很熟悉, 甚至从未听说过。

2004年6月1日, 我国卫生部制定了《医护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其中突显了“标准预防”概念, 即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的病源物质, 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 必需采取隔离措施, 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另外有些医院管理者认为戴手套增加医疗成本, 学校学习和临床实习缺乏职业安全的教育与指导, 使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3如何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

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

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

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2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国外研究表明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

医院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

3 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

医疗垃圾应在卫生主管部门统一规定下在固定的场所进行焚毁。

目前许多医院在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要求先将针头取下,浸泡,收集,再进一步分类处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势必增加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被刺伤的机会。

如管理不严,让医疗垃圾流入社会则会对大众带来更大的危害。

4 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医护人员在针刺意外或黏膜接触病人血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

同时有关部门在收集这些数据时,可定期进行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4针刺伤后需要打破伤风针吗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它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如伤口、骨折、烧伤,甚至木刺或锈针刺伤) 而侵入人体,并在伤口深部缺氧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破伤风杆菌病毒,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全身特异性感染。

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以预防破伤风。

5引发针刺伤的因素

医务人员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可能造成针刺损伤的情况有:

(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

(2)给病人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病人注射时);

(3)针头用完盖帽时;

(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

(5)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

标签:针刺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nswer/14741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