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检结果显示为血常规化验单。在临床上,血检是一种最基本的化验方法。一家医院的血检报告总是令人头痛,一排排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在普通人眼中就像天书一般。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些看似复杂的血常规检查。
血检是一种最基本的临床化验检查。检查的项目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
采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将血稀释到一个专门的计算圆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
血检结果显示为一张单子,即血常规化验单。
常见的血液化验单上有: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在化验单右方有注明正常参考值,查出的结果除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或低。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PL)。
在化验单右方有注明正常参考值,查出的结果除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或低。
血液常规报告的内容比较多,各个含义也不一样,我们看报告的时候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血球系统:人体红血球的主要功能就是携带氧气。
如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都标上了“↓”号,说明贫血的存在,组织也可能出现缺氧的症状。
若「↑」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这也是不正常的。
白细胞系统:血常规上白细胞的"↑"或"↓"不正常。
如果白细胞数量过高,就会怀疑有炎症存在,多是细菌感染,低于低值,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者是药物作用,上面提到的白细胞,是由五种白细胞组成的,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功能,在中性粒细胞中占比例最多(代表符号为N),约占50%~70%(年龄不同,百分比有变化),主要起吞噬杀灭细菌作用。
血小板系统:血小板(PL)在(100-300)×109/L左右,防止出血,如果低于正常值,就会有出血倾向。
血常规化验单上各种数值的正常范围都是:
白细胞:刚出生正常新生儿白细胞总数为(9~30)×109/L,平均为20×109/L。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数值会逐渐下降,比如6-6岁的幼儿值是(6~15)×109/L,平均10×109/l是7~12岁(4.5~13.5)*109/L。
淋巴球(L代表号):约占20%~40%,产生破坏细菌结构的细胞因子,使之无法存活。
单核细胞(M):约占1%~8%,产生抗体。
嗜酸细胞(符号E):约占0.5%~5%,当机体过敏或寄生虫感染时,比例可升高。
末位为嗜碱性粒细胞(符号B):约占0~0.75%,若各种比例不协调,预示着可能有某种疾病。
小宝宝最常见的疾病可能就是感冒了,一旦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开始发热,这时候带宝宝去医院,医生会先让孩子先验血。
那么如何才能看儿童的血常规化验单?
血检报告中经常会出现一长串的检查项目,但是也有一些是比较专业的,对于他们,我们不需要再去深入研究。
对于血液常规化验单,我们需要关注三个方面:
血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通常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比率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当贫血发生时,两者间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当阅读化验单时,必须首先注意两者的数值。
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一般来说,我们只需掌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和淋巴细胞(L)的分类即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医生要根据白细胞的多少来判断感染的发生,然后根据白细胞的分类来判断哪种类型的感染,应该用哪种药物。
血小板计数(PLT):我们都知道,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如果没有它,一个小小的伤口就会有生命危险。
总的来说,血小板计数是我们在查看血小板化验单时应该关注的第三个焦点,如果有血小板减少的话,可能会有凝血问题。
贫血可以从血常规化验单上看出来。
观察贫血时要根据血常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来判断。考虑到贫血的可能性不大,与同年龄的正常参考值比较低。
按平均红细胞体积可分为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三类。常见的贫血有巨幼细胞贫血、MDS等,比如急性失血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可以根据以上提示来进行治疗。要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让身体恢复健康。千万不能因为疾病而去医院就诊,否则会导致病情恶化。
标签:化验单,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