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问答>你能看懂日本浮世绘吗?先明白“浮世”二字

你能看懂日本浮世绘吗?先明白“浮世”二字

2023-07-01 11:58:19 编辑:join 浏览量:560

你能看懂日本浮世绘吗?先明白“浮世”二字

日本的美学以其独特哀伤、凄美、只求瞬间绽放不求永恒完美的特点而存在,在现代这种静态美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

作者:柳树下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从设计上给予了手机革命,让手机去繁从简,所参考的极简主义哲学就是脱胎于日本独特的美学。日本美术在其历史发展中汲取了各国营养,杂糅成了带有自己强烈特色的美术风格。《日本美术史》的作者、台南艺术学院退休教授徐小虎曾说过“日本文化像一个牡蛎,张开外壳接受海中各种外物侵入,再将来自大陆的那些沙砾转化成珍珠”。在日本美术史中浮世绘作为一定时期日本流行的美术风格,曾风靡于全日本,行销至海外后更是让欧美大国为这样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艺术形式而震惊,从而成为日本美术的代表作品形式。

◎ “浮世绘”为何独特

江户幕府的建立,让百年间混乱的日本终于得到了统一,稳定促使了国家的发展,中产阶级纷纷涌现。自16世纪初以来,新兴的中产阶级间开始流行一种艺术形式——风俗画,这类作品有着日本传统美术的特性,注重描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风俗画中经常以当时流行的娱乐和休闲活动为题材,注重与人有关的一切,围绕着各种关系进行描绘。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面貌,也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其中美好的事物进行着重突出。既展示了现实也映射了中产阶级梦想中美好的生活,此类画作可以说是中产阶级的颂赞自画像。

之后这类雅俗共赏的画作受到了不同阶层的喜爱,因此日本人自己也有以下的告白:

生活就是为了及时享乐,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欣赏月亮、太阳、樱花和枫叶之美,尽情欢唱、尽兴饮酒,将自己投入沉浮的尘世,即使面临贫困也不用在乎,不用沮丧,只要学瓢瓜随波漂浮,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浮世”。(摘自浅井了意的《浮世物语》)

浮世绘,因为起于民间,商人为了追求读者的感官刺激增加商业利润,情色、春宫等题材的画作较为多见,出版商委托作者或自制一些世俗欢愉为主题的作品。因此,在后世研究中,常有人把浮世绘与春宫图画等号,这其实是一种单一素材的片面看法。随着江户时代科学的传播,医学和植物学书籍也开始用浮世绘的形式出版,翔实的插图,也为印刷技术带来了发展。浮世绘作为一种形式,满足了各种题材的表现,有画美人的,有画英雄的,有画街市的,有画风景的,在不同阶级,不同的场所,你都能见到浮世绘的身影。

善于画艺伎的鸟高斋荣昌善于绘画单人肖像,对于群体把握也是兼顾整体与部分,既表达了个体的个性,也表现了她们作为一个群体的精神气质。比如《扇屋花扇他所行》这幅著名作品,描绘了在吉原艺伎区卖艺不卖身的艺伎。这些漂亮的艺伎各有各的技艺,神韵兼备,仪态落落大方,远近的透视关系,每个艺伎的眼睛方向、手指方向都各自将其他人串联起来,组成了生活的趣味和闲情逸趣。这样的关系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日本美术作品会着重描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乐趣藏在细节之中。

最具代表的浮世绘画家要数葛饰北斋,他的作品从不张扬出奇。他以幽默漫画和主题速写为主要题材,画作干净透亮,以浮世绘的行笔方法,让每一笔线条都那么干净利索,润滑不拖沓。北斋著名的《富岳三十六景》都是以日本的富士山为题材,那幅经常能在各大刊物上看到的《神奈川冲浪里》,将富士山作为背景与海浪相对比,显得海浪是多么的巨大和汹涌,北斋通过降低视点,让看画人与画中小船平视,所带来的冲击就仿佛看画人在浪中一样,动静对比明显,视觉营造出的氛围非常强烈。另外一幅《凯风快晴》,画面中线条简单勾勒的富士山占据了一大半的篇幅,而线条的流畅以及不同静物的不同技法,配合着清透干净的色彩,让这幅富士山显得那么清新脱俗。北斋为浮世绘风景画创下了新的里程碑,他的《富岳三十六景》一度成为江户澡堂子的必备装饰画、中产阶级家中必备点缀等,被各个层级的人所喜爱。

◎ 平安时代的贵族娱乐

浮世绘这样简单不复杂的画作形式,其实也是因日本的文化、历史的不断变化而衍生出来的。早在平安时期,日本就流行着一种“绘物卷”的艺术形式。那时流行一种相当早期的小说体裁的说故事文学——物语,后来结合日本民情风俗主题、大和绘技法、书法的辅助组合而成的叙事长卷画“绘物卷”。这可以说是贵族的私人享受,欣赏时将画卷摊开放在桌上,展开大概有30厘米至80厘米长,视内容长短分为若干卷,读者以一对一的方式与画家及画作沟通。基本上这是一种贵族消费品,从生产到制作基本上被贵族所承包,不会像浮世绘那样在民间传播。

其中最为著名的绘物卷要数以日本最为著名的文学品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为基础创作的《源氏物语绘卷》。其文学作品创作于10世纪,而百年后约12世纪早期,以绘物卷形式所表达的作品也诞生了出来,其表达了当时处于平安后期对前期的文学及祥和社会的怀念。

《源氏物语》共分五十四章,当时应该至少有二十部绘卷,包含数百幅图画和数千句词语,而如今残存的图画大多来自于最后一章《宇治十章》。在第十五卷《蓬生》,描绘了主人公光源氏晚上和佣人坐牛车闲逛,看到常陆宫末摘花的房子,十分破败,便叫人去屋里看看他曾经爱的那个女人是不是还在。

在这样一幅画中与后世画作呈现鲜明对比的是画中对于内容描绘的含蓄,不像浮世绘那样张狂明显,而是用线条勾勒出人物的神态,用构图拉伸人与人的距离与感情的疏离,注重哀伤气氛的烘托,房前的野草、腐烂的木头,爱人在残破的竹帘后惊诧,王公贵族悠然在草丛中寻觅路径。这种描绘出来的含蓄美,是当时贵族生活、贵族精神的一种写照。这幅图,在修复后所呈现的色彩与服饰风格,或许国人可以一窥我国唐代的风貌。这些图画,既是研究平安时代生活样貌的一手材料,也是了解日本美术由宫廷发展到民间的一个过程演变,在随后的武家夺权,公家落寞,战国混战后,贵族与平民阶级进行了大洗牌,宫廷贵族的娱乐成为平民的娱乐,艺术跳出了阶级之分,日本美术史也不再是贵族史,而是历史转向了民间。

◎ 尚武的美术题材

在平安至江户时代还有一种题材非常流行,那就是以战场的忠贞和英雄事迹为主题创作的绘画,内容大多以文学传记和历史故事为主。这类题材,与平安末期武士阶层的兴起有关,源赖朝战胜平家后取得政权建立了第一个幕府。之后直到江户幕府的灭亡,武士道精神大为流行,渗透到各种美术作品中。

有关战争的绘卷采用连续的分场景表现法,就像电影一样一景接着一景,时快时慢注重观看者的情绪渲染。以《平治物语绘卷》为代表,描绘了1159年源氏与平氏家族决定日本政权归属的一场战争。故事以1220年的一本《平治物语》小说为蓝本。当时这套绘卷至少有十五卷,目前只剩下三卷。《火攻三条殿卷》这卷,描写源氏进攻宫殿,挟持天皇,夺取政权的经过。整个画面动感十足,构图比较拥挤,但故事却呈现得比较清晰,节奏紧凑。事件的进行顺序从右往左,人物面朝右,几人为一群或呈现三角形或呈现菱形,单独人物则暗示一群人接下来的动作,让群体与个体之间相互关联。空间上的紧凑与稀疏则指明了人物的活动方向,色彩上红色火焰的强烈冲击,占据了大部分画面,人物则拥挤在画面的下部分,这种画面安排,极大地渲染了紧张的情绪。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题材上,日本人本着以观者的视角进行创作,让画作可以引导出观者更多的情绪与思考。

无论什么题材的艺术作品,都来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在国别的范围内,日本作品的共性显示出了日本这个民族的基础心理结构。本书作者徐小虎,在导论中就曾分析到,日本艺术对质感、色彩、形式和空间的细腻感受是为了满足观者情感上的平静、安定的需要。情绪的渗透是日本美术作品的重要特征,那种疏离感,那种平静感,那种触而未到的尺度把握感,让日本人的性格特点借助美术,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一种独特的美感。细腻到极致、冷酷到升华,就像作者在扉页写下的那句话一样“不歌颂永恒,只追求瞬间乍现的美感”。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10

标签:浮世,二字,浮世绘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nswer/13917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