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问答>前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自杀之谜

前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自杀之谜

2023-06-30 11:22:50 编辑:join 浏览量:595

前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自杀之谜

文/林克于

【作者简介】林克于,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在世界诗歌史上,诗人因情场失意而自杀的不乏其人,前苏联历史上就曾有普希京、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他们都是为爱而死。意味深长地是田园诗人叶赛宁自杀后,在世界文坛产生了不小震动,尤其在苏联诗人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伟大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针对他的“绝命诗”,还写下了《致谢尔盖叶赛宁》。下面节选该诗中的一个警句:

在这人世间

死去

并不艰难,

创造生活

可要困难得多

可以肯定的是,这首诗是对叶赛宁的自杀持否定态度。然而让人们没想到的是,五年后,这位嘲笑別人、主张要“从未来的日子里夺取欢乐”的诗人,也没有抵抗住死亡的诱惑,步叶赛宁后尘,开枪自杀了,让无数诗人和他的“粉丝”为之婉惜,为之叹息,为之垂泪。

对这位被斯大林誉为“苏堆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的符拉季米尔符垃季米尔洛维奇马雅可夫斯基的自杀原因,在苏联一时众说纷纭,于今也版本多多。一些崇拜马雅可夫斯基的读者,都愿意将他的死因归结为爱情的失败,其最有力的证据是诗人自杀前两天写的“绝命诗”《给大家》中提到:“爱的小舟在生活的暗礁中撞碎。”这是一种善良的理解,也是一种简单的理解,更是带着个人感情色彩的理解。

事实上,我们也可从马雅可夫斯基的生平中读出更多的自杀原因,就在那首“绝命诗”里,诗人也表达了与上述读者不同的理解。因为在“爱情小舟”句前面,诗人还写有一个常常被人们故意忽视的词语“人们不过说”在限定着的。言下之意很清楚:你们会这样说,我可不!当然,在这里应该看出他的自杀原因,首先这应该是他爱情信念的危机,但又绝非全部。

1913年间,有三位身在现实心在未来的诗人四处浪漫,浪漫到了美丽的敖德萨城。敖德萨城有位美丽的姑娘叫玛丽娅。美丽的玛丽娅结识了一位未来派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她让他掉进了情网并歌唱起玫瑰花。他歌唱起玫瑰花来,忽而声如炸雷,忽而又像温温柔柔的一朵穿裤子的云。

后来马雅可夫斯基在长诗《穿裤子的云》中记录了这次失败的初恋,他唱道:

要知道我和我的心

一次也没享受过开花的五月,

在我活过的生活里

只有一百个四月。

因为马雅可夫斯基曾经希望玛丽娅不管在赤裸裸的放浪中,还是在怯生生的战栗里,都能给予他以芳唇的、含苞欲放的潮润与甜蜜。然而玛丽娅的芳唇坚决不干,于是诗人只好收回受伤的心,狼狈地溜走!

马雅可夫斯基是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初恋的失败使他在诗歌创作中打出了一面“打倒爱情”的旗帜。紧接着下来的苏联的上世纪的20年代,反自然的禁裕主义文艺观充斥着文化市场,影响了、促进了、鼓励了诗人的畸形的爱情观的形成。

马雅可夫斯基于1921年写的《给文艺大军的第二号命令》一诗中,他近似歇斯底里的命令所有艺术家和作家从“艺术的武装库”里彻底地扔掉玫瑰与夜曲,并自以为是地说谁也不会对“爱呀”“失恋呀”等等句子感到兴趣。他在1926年所写的《爱情》一诗中,这个马雅可夫斯基又一本正经地打扮得很像道德家给他认为一直含糊不清的爱情概念下定义:

编织

男人与女人的生活,

应当用

一个字眼——

”同志”。

马雅可夫斯基凭藉着这样的爱情观,当然找同志容易些,找女朋友很难。春去秋来,他30岁过了,35岁也过了,诗人和他的心依然停泊在四月,花开的五月与之无缘。终于,在一次与朋友的交谈中,他很悲哀甚至有些绝望地说:“你读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吗?我正在读。书中某些地方使我感动。当时的问题是:走出家庭。现在的问题是:走入家庭,即建立家庭。”很显然,读了《怎么办》不知怎么办的诗人,爱情观发生了严重的危机。

世界文学史清楚地记录着1930年四月的一个清晨,时钟走得很响,鸟儿鸣唱,鲜花吐香,太阳正欲喷薄而出。可怜的马雅可夫斯基在他的工作室里焦急地等待着结识了一年的女青年演员波伦斯卡雅的来临。他拟好了一个谈话提纲(仿佛准备与他的同志开会),希望明确他俩的关系。当姑娘姗姗而來时,诗人愁云密布的心情沉重地请求她不要上班,留下来和他好好谈谈。

但姑娘说担任了一个新剧本的重要角色,姑娘说剧院的院规很严怕违反。总之,她不应允,漂亮的小嘴唇一点儿也不肯松动。当姑娘朝门口走去的时候,诗人也朝死门走去——一声枪响,惊彻了晨空。诗人自杀于四月,开花的五月还没来临。消息传出,不但震动了苏联,同时还震动世界诗坛,他的“粉丝”们不禁为之伤心、落泪!

诗人自杀前,他的一些生活信念也发生了危机。踏着“向左进行曲”前进的诗人,脚步颇有点“极左”。为了“未来”的生活与快乐,他竟以为可以不惜一切地轻视挑剔别人、轻视人性乃至置人于死地。他迫害过布尔加科夫,迫害过扎米亚京,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人。迫害人者必也被迫害,这好像是规律,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也许这就是因果报应。一些“左”得可怕的人百般挑剔与贬低“左”得可怜的诗人,把他看作是所谓的“革命同路人”,教训他“必须与过去割断关系”“放弃旧的习惯的负担和对于诗的创作方法”。

有资料显示,1930年4月7日,也就是马雅可夫斯基自杀的前一天,他举办的一个诗歌朗诵会被人捣毁。当时他便眼前一黑,便想到了死。人面临死时的思考最显人性,也最动人;因之这位以往认为自己“嗜肉的狂人”的诗人,终于在他的“绝命书”上和“绝命诗”里请求别人原谅,并懂得了祝福别人。受迫害终的人,最容易发生人生信念的危机,因之诗人在自杀之前,惨痛决绝地叫道:

“我没有出路。”

苏联的另一位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说得好:马雅可夫斯基是带着“内疚的微笑从种种政治诡计之中走了过来。在最后一刹那,在开枪之前,又带着这种微笑,跟自己告别。”

因此,有诗论家说:马雅可夫斯基的自杀是对自己的抗议;是对自己的超越;因此马雅可夫斯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当然,我们应当理性地认识到,马雅可夫斯基无论出于什么动机自杀,都是不可取的,毕竟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标签: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之谜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nswer/13763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