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了直抒胸臆或者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出自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原文: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作者】陆游 【朝代】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翻译:
想当年单枪匹马奔赴万里外的梁州,防守边疆要塞,为寻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如今这样的军旅生活只能在梦中实现,每当梦醒之后都不知在何处,只有曾经穿过的貂皮裘衣,也已经落满了灰尘。
塞外的匈奴还在猖狂,而我已生出白发,只能流下愤懑的泪余键水。谁能料到我一生,报国的心一直在抗金前线,而人,却要老死在沧州。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在这里,陆游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这段日子是他最为难忘怀念的。
词的开篇两句用“当年”二字领起,回忆起从前的军旅生活,单枪匹并肆马应邀到了西北前线,上阵杀敌,何等的意气风发。后两句“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一下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梦醒之后强烈的情感落差,甚是悲凉,曾经的锦帽貂裘,许久没有穿戴,蒙上了灰尘显得又暗又旧。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节奏紧促,情绪也逐渐高涨,说尽了平生壮志成空的悲愤,感人至深。最后三句作为陆游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绝毁轿身心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国难当头,居然报国无门,极强的渲染力,可笑命不由天。
作这首词时,陆游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标签:心在,身老沧洲,谁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