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问答>郭利仕"

郭利仕"

2023-06-12 22:22:36 编辑:join 浏览量:596

郭利仕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郭利仕,原型就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宦官高力士。宦官就是太监,说起太监,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专权乱政,为祸国家。确实,历史上很多宦官都是这样,但是,高力士确可以说的上是宦官里面的一股清流,他能力出众,帮玄宗处理一些事物井井有条,最难能可贵的是,在玄宗晚年时期,在用人,施政方面出现了很多失误,高力士经常委婉的上谏,并不是一味的迎合玄宗,蒙蔽视听,因此,可以说高力士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个正派的宦官。

高力士,这个名字一听肯定不是他的本名,实际上,高力士是唐朝时期的潘州人(今属广东茂名高州市),本姓冯,名元一。本来高力士家在当时也是很是实力的一个大家族,但是武则天圣历初年(约698年),高力士家族遭受巨变,被人诬陷,全家被抄,高力士也被锁拿为奴,并遭受阉割之刑,后被进献入宫。

唐朝景龙年间,高力士被当时尚为临淄王的李隆基所器重。在平定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的叛乱中,高力士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高力士被玄宗视作心腹。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攻陷两京,高力士追随玄宗入蜀,后来跟着玄宗还京。至上元元年(760年),高力士被诬流放巫州,代宗初年,遇赦还京,归至朗州,知悉玄宗太上皇驾崩,遂朝北哀恸,呕血而卒。从玄宗710年被立为太子始,直到762年玄宗驾崩,高力士五十余年都在玄宗身边小心侍奉。

高力士一生历经宣教博士、内府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封齐国公,食邑三千户,又加实封三百户,任官五十余年。其中的因素,一方面当然是他准确站队,保住了李隆基这个大腿,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自身的才能,以及为官之道。

武则天之后,唐朝宦官开始进入权力阶层唐朝前期,政变频发,政局动荡,尤其是自武后末至玄宗初,动荡尤为激烈,自神龙元年至开元初短短八年时间,朝廷先后爆发五次政变,君位四易其手。为了在夺权中加大制胜砝码,皇室成员往往和外朝文武大臣联手,这加剧了君主对宰相大臣的不信任。但是,无论是夺取政权还是巩固政权,皇帝或未来的皇帝都不能唱独角戏,他们身边都需要得力之士辅佐,既然难以相信外朝群臣,就得另寻他人作为心腹辅佐自己,这样,宦官就成了可能的人选。

唐朝宦官份内所掌之事有四:第一,侍奉皇帝、皇后、皇子、嫔妃;第二,皇宫的接待工作;第三,守护皇宫门户与管理宫人;第四,传达皇帝的意思。和任何一个朝代一样,唐朝开国之初也是限制、打压宦官的权力。所以,唐朝前期,宦官的权力并不大。

但是,到了高宗末年,武则天专权,形势发生了逆转,宦官势力开始抬头。武则天为巩固自己势力,打破过去关陇集团独揽朝纲的局面,开始分权于内朝,并逐渐倚重内朝,内朝宦官逐渐受到器重。武则天之后,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后妃公主皆曾先后擅政专权,阉人宦官被大量启用,委以高官重任。

唐中宗时能够进入品官等级的宦官,已经数以千计,宦官可以监军,五品以上可以养一子,监军和养子制度,为宦官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培植党羽,掌握兵权,开了方便之门。玄宗时,“宦官黄衣以上三千员,衣朱紫千余人,其称职者,拜三品将军,列戟于门。”因此,太监被授予将军的职位,在玄宗时期已经是很常见了。

此时,以高力士为首的大批宦官,开始从宫闱侍从的地位走向政治前台,玄宗以中官高力士、袁思艺承恩遇,特置“内侍监两员,秩三品,以授之。”

可见,唐朝大致以武则天专权为界,此前宦官势力受到抑制,此后武则天为培植自己的势力,开始重用内朝宦官,宦官势力因此逐渐加强,人数逐渐增多,官品逐渐增高,权限逐渐扩大,甚至成为一个统治阶级。

到玄宗时期,高力士就在这一“统治阶级”中脱颖而出,玄宗对他是极度信任,很多事情都让高力士处理,“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当然,高力士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脱颖而出于众位宦官中,自然与他本人有突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有关。

政治才能应该说高力士的政治才能在他选择靠近时为藩王的李隆基就已经初现端倪了。在当时政局动荡、朝廷内部各种势力明争暗斗之时。身为宦官必然要选择合适的主子。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而在当时多种政治势力角逐中,高力士没选择懦弱的中宗、眼高手低的韦氏、阴险狠毒的太平公主,而是选择了年富力强、精明干练的李隆基。这已经显示出高力士对时事敏锐的洞察力。

高力士作为玄宗的心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常具有政治眼光。

1、适时力荐李亨为太子。开元二十六年五月,太子瑛死后,当时因武惠妃得宠,李林甫等人皆欲立武惠妃之子寿王瑁为太子,而忠王李亨年长又恭谨,玄宗虽意欲立忠王为太子,却又犹豫不决,这时候高力士劝宗“推长而立,谁敢复争”。李亨能被立为太子,高力士起了重要重用。

2、“传王言而有度”高力士虽为玄宗亲信,但他并未仰仗“万乘腹心、恩遇特宠”而骄纵跋扈,而是能够和宗室、内朝、外朝的各类人众搞好关系,尤其是及时沟通君臣关系,解除误会,加强君臣联系,丹心事主。

如开元十四年(726年),宰相张说被弹劾而遭到问责,玄宗让高力士去探视张说,高力士探视张说后回奏玄宗说:“说蓬首垢面,席藁,食以瓦器,惶惶待罪。”皇帝因此心生不忍之心,高力士趁机向皇帝进言:“说曾为侍读。又于国有功。”张说聪明有才,又忠于玄宗,加之高力士关键时为其说公道话,使得玄宗念及旧情,最终张说没有被获罪。

还有一件事,就是化解了宰相姚崇和玄宗之间的矛盾。姚崇当宰相时,有一次向玄宗询问郎吏这一职安排谁比较合适,当时在大殿上姚崇问了几次,玄宗都没有答复。姚崇并不知道玄宗的意思,还以为玄宗认为自己在结党营私,下朝后惴惴不安。这时候,高力士奏请皇上说:

“陛下初承鸿业,宰臣请事,即当面言可否。而崇言之,陛下不视,臣恐宰臣必大惧。”

意思就是陛下应该给宰相一个明确的答复,如果陛下无视宰相的话,肯定会让下面的大臣诚惶诚恐。玄宗回复说:

国家大事禀报奏请于我即可,但是,“如郎署吏秩甚卑,崇独不能决,而重烦吾耶?”

意思就是国家大事连跟我说就行,但是,郎吏这种小官,宰相自己就能决断了,为什么还要拿这种小事来烦我。可见,虽然姚崇为一代名相,职场经验还是欠缺。后来高力士将玄宗的想法解释给姚崇听,姚崇才释怀。君臣间发生误会时,调解人很关键,调解得好,君臣间解除误会,成就一段君臣和谐相处的佳话,调解得不好,加深君臣嫌隙,其结果可能会导致贤臣得不到君主的重用,于国不利。高力士由于“传王言而有度”成就了玄宗“大度”的佳话,此后,明君和贤臣通力合作,造就了开元盛世的局面。而高力士在众大臣中,也获得了很高的威信,大臣们并没有因为他是宦官而轻视他。

3、顺而不谀,谏而不犯这是说高力士对皇帝的进谏非常注重选择时机,能够表达自己的劝谏的意思,但是又不冒犯皇帝。唐玄宗登上皇位后,励精图治,唐朝一度出现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但是,此后玄宗逐渐骄奢,重用奸臣,沉溺女色,逐渐不理朝政。

天宝三载(744年)唐玄宗对高力士说:“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

高力士从维护李唐政权反对皇权旁落的角度出发说:“天子巡守,古之制也,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势既成,谁感复议之者。”

但是,高力士的耿耿忠心遭到了玄宗的训斥,说他“今所敷奏,未会朕心。”

小心谨慎的高力士于是委婉解释说“臣生于夷狄之国,长自升平之代。一承恩渥,三十余年。尝愿粉骨碎身,以裨玄化;竭诚尽节。上答皇慈。顷缘风疾所侵,遂使言辞舛谬。今所尘黩(陈述)。不称天心,合当万死。”

可见,高力士上谏,并不像那些刚正的谏臣一样,皇帝不纳谏,就要死要活,以死相逼,而是顺势而下,当然,这也可以称之为圆滑,毕竟,宦官的职责和外朝言官不同,制度上的规约要求身为宦官的他只要做好侍奉皇帝、皇宫接待等工作即可,所以,那些劝谏皇帝勤政、亲政的做法只能把握时机,适时进谏,一旦龙颜不悦,则要另选佳机。他这种以退为进的做法反而收到较好效果———后来,玄宗觉得高力士的话也有道理,还安慰了高力士一番。“顺而不谀,谏而不犯”,表明高力士是一个既聪明又谨慎的人,这也是他能在玄宗身边五十多年的原因。

军事才能虽然我们难以从有关的宫廷政变记载中看到高力士的军事才能的展现,但我们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梳理,还是能够发现高力士同样有相当的军事才能。

高力士自家庭突遭变故,被阉割送入宫中之后,被武则天重点培养,“学业日就,文武不堕,必也射乎。五善即闲,百发皆中,因是有力士之称。”可见高力士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太监。

这从下面一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来,开元二年(714年),玄宗到新丰骊山检阅军队,高力士“扈从车驾,幸三山宫,… …有二雕食鹿,上命取之… …公以一箭受命,双禽已飞,控弦而满月忽开,饮羽而片云徐下… …英主惬心,赞其中隽。”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高力士的射箭技术着实了得。

高力士死后,墓碑有如此记载:“武后故,韦氏窥大宝,已成祸梯。公实勇进,提剑而起。扶皇运之中兴,佐大人之利见。”此碑立于高力士死后十五年,他那时已经失势,说明这碑文是对他客观介绍,而非不实的吹捧。

结语虽然宦官为祸是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力士也可以说是唐朝首位权力较大的宦官,但他和其他为祸的宦官显著不同之处是,他虽身居显位,并未擅权乱政,而是“传王言而有度,持国柄而无权”。竭尽忠心,至诚为上,故而,明朝大思想家李贽给予高力士很高的评价:“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在形势波云诡谲、矛盾错综复杂的宫廷中,高力士能够被委以重任,在玄宗身边五十多年,除了他有忠诚、悟性高、聪慧等才能及处世哲学,辅政时能够适时进忠言,善于联络君臣,并能做到“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的品质外,还有有“文武不堕、百发皆中”的军事才能。因此,在辅佐唐玄宗上位、辅助玄宗平定系列政变、开创盛世的壮举中,成为少有的颇有作为的宦官。所以,即便他一度被贬,但最终获平反,且在代宗朝被“赠扬州大都督”并下诏立神碑以纪念。

标签:郭利仕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nswer/115082.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