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问答>资治通鉴:商鞅必须死!

资治通鉴:商鞅必须死!

2023-06-03 10:04:27 编辑:join 浏览量:582

资治通鉴:商鞅必须死!

【原文】

《资治通鉴》周纪二

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译文】

秦国秦孝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秦惠文王。因公子虔的门下人指控商君要谋反,便派官吏前去捕捉他。商君急忙逃往魏国,魏国人拒不接纳,把他送回到秦国。商君只好与他的门徒来到封地商於,起兵向北攻打郑。秦国军队向商君进攻,将他斩杀,车裂分尸,全家老小也被杀光。 【解析】

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21年,执政秦国十年,还被册封为商君。可以说在秦国商鞅的地位仅次于秦王。但是秦孝公驾崩之后,商鞅就面对反攻倒算,最终更是落了一个抄家灭族的下场。秦国一统六国得益于商鞅21年变法打下的基础,商鞅对秦国有功。商鞅之死虽然令人惋惜,但是这或许也是人性和权力的必然。

1.得罪人太多

商鞅在秦国的权力基础并不是他有多高的官位,而是他有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是商鞅最大的靠山。秦孝公的死意味着商鞅没了靠山。如果仅仅是秦孝公死了,还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关键是商鞅得罪的人太多了。

变法之初,商鞅为了立威,确立变法的威严。借口太子犯法处置了公子虔(秦孝公的兄弟)、公孙贾,这两人一个是秦国公室(王族)一个是文官,两人都是太子的老师。虽然是给太子顶罪。但是商鞅这板子打下去直接是把这两人给逼成了死敌。何况商鞅处置两人的办法,一个是割鼻子,一个是脸上刺字。这是要把人往死里得罪。

如果说和公子虔和公孙贾成死敌,是因为本来就存在的利益冲突不可调和。那么商鞅在推动变法的过程以及制定律法太过严格,把秦国中下层都给得罪干净了。得罪到什么程度,在商鞅死前几个月,有个叫赵良的官吏商鞅说了一段话,截取其中两句就能一窥端倪。。

“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商鞅在秦国,用法严酷,曾经在渭水边处决囚犯,把渭水都给染红了)这从侧面说明他杀的人多。

“君之出也,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 (商鞅出行,必定要带大量车辆卫士,让孔武有力的侍卫守卫在身边,持矛挥戟的武士在车旁疾驰。这些保卫措施缺了一样,商鞅就绝不出行)这是说商鞅怕死吗?一方面是,同时从另一方面更说明有很多人想杀商鞅。

得罪了这么多人,其中不乏权贵,又有这么多人想杀他。现在商鞅的靠山没了,这不正是把商鞅搞死的好时机吗?

2.没有自己的势力

商鞅变法靠严刑峻法把秦国整合了起来,得罪人是必然的过程。这也没什么,得罪了就得罪了。但是问题是,商鞅并没有建立自己的势力。玩政治,一个人单打独斗只靠君主的信任这叫孤臣、独臣,商鞅走的就是这条路。商鞅的权势全系于秦孝公一人身上,这就等于把希望寄托在一人身上。

商鞅得势之后有没有人想依附他?有!之前在《资治通鉴》包括《史记·商君列传》里面都提到过。商鞅推行变法有人说不好,推行一段时间后,这些人又转过头来说商鞅的变法好。这些人固然是墙头草左右摇摆,但是成熟的政治家这个时候都应该把这些人给捧起来,为自己变法作良性标榜,然后借机笼络人心。但是商鞅没有这么做,而是将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迁徙到边远地区去了。之前也有个文章分析了商鞅这个做法,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但是如果我们以一个旁观者来看这个事情,有人对一个领导释放善意,表示亲近,这个领导不接纳就算,反而把这个人考核一顿甚至要开除。我们旁观者会怎么想?这个领导太不是个东西了!

再从另外一个方面来分析商鞅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势力。商鞅的律法很严酷,而他作为律法制定者,也必须以身作则执行。加上商鞅要走孤臣、独臣这条路,那么那些想绕开律法、围绕在商鞅身边获取利益的人,商鞅自然是不会同意。

为什么领导身边会围绕一批人?不是领导人格魅力有多大,而是因为领导本身就是一个价值洼地,围绕在领导身边能够获得利益。

但是如果领导不允许身边人获得利益,那么谁还会围绕在领导身边?

显然,商鞅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执法严苛不许给,要做孤臣、独臣不能给。这样的商鞅怎么可能会构建起他的势力?

3.权力威胁

秦孝公死了,新的秦王继位,对商鞅来说,外部的政治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这个新秦王会对他怎么看?

首先要搞明白新秦王的利益点。任何组织权力交接期间或者新的领导接管权力初期,必然是这个组织动荡的时候。新秦王才上位没多久,他需要稳定自己的权力。

而 权力的稳定,一方面来源于上的授予, 比如君权神授、领导提拔。但是新秦王现在最大,没有上的授予。

另一方面来源于下的信任和支持。 如果一个领导、君主他手底下的人不认他,说的话不听,那么这个领导、君主哪怕他名头再大都是空的,权力也不存在。

因此秦王需要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而在《战国策·卫鞅亡魏入秦》有这样一段话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意思就是商鞅在秦国威望太高,法律都是他制定的,所有人都知道商鞅,却不知道有秦王。这不是好事,况且秦王和商鞅有仇(惩罚公孙贾、公子虔之事),需要立即采取措施。

商鞅的存在威胁到了新秦王的权力了。所以在这两个各因素的影响之下,秦王要动商鞅。其实如果放在战国其他国家或者当时的政治环境,在一个国家干的不好了,或者得罪君王了,拍拍屁股还能跑路到其他国家高官得做,骏马得骑。

但是商鞅不行。一则威望太高,谁知道将来到其他国家会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二则秦王需要商鞅的脑袋来收服秦国的人心,说是立威也好,说是获取大多数贵族、士族的此支持罢。商鞅都必须死。商鞅之死要杀商鞅是一回事,怎么杀又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秦王直接把他抓起来杀掉,那么这意味着商鞅变法立的制度就崩溃了,因为没有罪名,这不是秦王想看到的。毕竟商鞅变法内容有利于秦国,有利于秦王集权。他要商鞅死,但是不能让商鞅的变法没了。

因此这个时候,他布了一个局,公子虔的门人来指控商鞅要谋反,这等于送上一个必死的罪证。商鞅知道回去不论怎么解释都是必死的,只有逃跑。但是逃跑就落实了他有罪。有罪了就要抓人。

商鞅先去了秦魏边关,但是魏国那边不放商鞅进来,还说了一句话,《史记》中有记载: “商君,秦之贼。” 即商鞅秦国的犯人。

想一下,商鞅要逃命,必然是要快马加鞭,必须赶在捉拿他的通缉到达关隘之前才能离开。但是等商鞅到魏国关隘的时候,为国人居然说商鞅是秦国的犯人,这说明什么?秦国的明令已经到了魏国的关隘,而且提前给魏国人说了。

这就只有两个可能,秦国传递命令的马的确快,比提前出发商鞅的马快。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有人在动手是前就已经把命令发出去了。我倾向于后者。

最后商鞅在五马分尸时,秦王还说了一句话: “莫如商鞅反者!”

别像商鞅一样谋反。

当时,商鞅其实已经死了,在他潜逃出关不成之后又返回封地,召集部队攻击郑国图中被秦军剿灭,当场将其斩杀。

五马分尸分的就是商鞅的尸体,秦王说这个话,与其说是说给商鞅的尸体听,倒不如说给那些贵族、士族听的。

标签:商鞅,资治通鉴,必须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nswer/101683.html
热门文章